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新聞背後/星辰大海征途等待香港青年\卓 銘

時間:2023-11-30 04:02:57來源:大公报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日前展開一連四日訪港行程,繼周二首日的歡迎儀式和傳媒見面會後,航天員昨日與本港年輕人展開近距離真情對話,分別前往培僑中學、馬頭涌官立小學(紅磡灣)及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向學生分享了他們太空生活訓練的真切感受。

  太空、航天員、空間站生活……這些對於一般市民、對於一般十來歲的學生來說,都是非常遙遠的事。但2003年神舟五號航天員楊利偉及其他航天專家來到香港參訪後,香港自此朝太空夢近了一步。20年後,國家在太空科技方面取得翻天覆地的進步,但始終不變的,是國家對香港的關愛,航天員訪港至今已幾乎成為「指定動作」。

  不論是今次應特區政府之邀的四日訪問,還是去年的「天地連線」活動、與科學館之間的合作展覽等等,每一個都是香港學生得以近距離接觸太空科學知識的極難得機會,也一下子拉近了遙遠太空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不斷激發他們對廣闊而神秘的宇宙的好奇和興趣。

  就像王錦輝中小學學生形容,從前在電視新聞中才能見到的人,竟然真的能來到身邊,並可以親自向他們提出自己的疑問,光這一點已令她非常興奮;培僑中學中五學生陳蔓琳,過去一直與神舟十四號乘組指令長陳冬以筆友身份通信,今次從原本相隔四百多公里的天地筆談到面對面對話,也為她帶來了不一樣的感動。

  神舟十四號乘組指令長陳冬表示:「是學生的愛港情、愛澳情、愛國情,他們的探索欲、好奇心,吸引我來到這裏。」如果不是香港年輕人懷有對於星辰大海的夢想,也可能根本不會有現實中一次次跨越天地距離的交流。

  「中國空間站永遠值得期待!」如此對本港學生呼喊的代表團成員,可以想像,今次的訪港之行不單是一次親切交流,也是一次對廣大香港年輕人發出的真誠邀約,希望看到一批新的年輕人、來自香港的學生,未來能與他們一同投身到航天相關的事業中去,「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也許有可能下次我們一起執行飛天任務,不要讓我等太久喲!」

  香港理大研發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落火狀態監視相機」;中大的大豆研究項目與天舟六號及神舟十六號一同升空,成為本港首個太空農業科學實驗……香港不只一直以來對國家的航天事業作出獨特而巨大的貢獻,去年國家更首度來港選拔載荷專家,有機會出現首位港產載荷專家。在今天,宇宙與香港年輕人之間的距離其實已不再遙遠,只要能夠抓住機會,發揮自身所長,勇敢踏出第一步,香港年輕人也終可以展開星辰大海的征途。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