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辦主任鄭雁雄早前在「激發香港『興』的動能座談會」致辭時指出,要駕馭世界變數,激發「興」的動能,實現香港着數,與時俱進的發展理念非常重要。這讓筆者想起了今年全國兩會上,中央多次提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國家的新發展理念是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那香港「與時俱進的發展理念」又應包含哪些內容呢?筆者嘗試分析一二。
發展理念與時俱進,就不能抱殘守缺、故步自封,對應的要求是「開放」。說香港要有「開放」的發展理念,有些人可能認為,香港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我們的國際金融體系、普通法體系、「零關稅」稅制、多元文化融合等讓這座城市成為自由經濟的最佳模範。
然而,任何事物都是矛盾一體,「香港是開放的、自由的」這一印象不足以反映香港的全部。進一步講,香港不少人往往奉西方思維模式為圭臬,致使有些人的思想還停留於回歸前,甚至錯誤把「國際化」理解為「全盤西化」,把香港的「開放自由」等同於「毫無限制」,這些顯然是不正確的。
大膽探索積極改革創新
以香港國安法為例,社會上有小部分人在反中亂港勢力和境外反華勢力的攻擊抹黑下,至今對國安法仍存有誤解。但事實上,國安法完全符合國際慣例,英美的國安法例對比香港國安法可以說是更為嚴苛。而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不單恢復了社會秩序,更穩定了香港安全有序的營商環境。因此,我們不能被美西方的謊言誤導,必須以更加全面、更加客觀、更加辯證的開放心態與開放思維,認識和發展新時代的香港。
發展理論與時俱進,就不能刻舟求劍、守株待兔,對應的是「創新」。習近平主席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探索性事業,還有許多未知領域,需要在實踐中去大膽探索,通過改革創新來推動事業發展,決不能刻舟求劍、守株待兔。」
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論述對香港特區同樣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香港進入由治及興的新發展階段,從特區政府到社會各界都在探索發展路徑,還有很多方面可以發力。舉個例子,近段時間以來,深圳、廣州、東莞、惠州等大灣區內地城市,成為香港市民到內地一天遊的熱門地點,越來越多港人選擇在周末到當地旅遊購物,不少人慨嘆這幾年內地城市市容變化之大已經「認唔出」,亦有不少市民讚嘆內地產品服務應有盡有兼「平靚正」,並感嘆於內地不但電子化暢通無阻,而且服務質素正在「超車」香港。這些現象是否值得我們正視和反思呢?
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
香港在國際化、金融、航運、科研等方面固然存有優勢,但基層貧困人口攀升、年輕人上流通道狹窄、社會治理與商業管理的資訊化落後等現實問題亦擺在眼前。我們必須保持頭腦清醒,不能坐吃山空,不能避重就輕,要大膽探索、勇於創新,認真檢視社會的運行機制,才能再創輝煌明天。
發展理論與時俱進,就不能隨波逐流、坐失良機,對應的要求是「實幹」。當前,我們正處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家正昂首闊步邁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國際敵對勢力虎視眈眈。有道是,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躺平」不可取,「躺贏」不可能。面對風雲幻變的國際局勢,我們必須時刻保持緊迫感、危機感。
當國家以超前瞻規劃、超高速建設、超常規發展的行動力與執行力,創造了中國高鐵、新能源汽車、5G技術、超算技術、電子商務與移動支付、人工智慧等領域領先世界的成就,我們必須明白形勢不等人,錯過一班車可能就與歷史機遇「說再見」。香港正逐步推行北部都會區、明日大嶼等宏大規劃,市民亦有求變的強烈願望,青年朋友更是磨拳擦掌躍躍欲試,因此香港必須快速行動起來,不能一味瞻前顧後,也不能亦步亦趨,要一心一意謀發展,爭分奪秒抓機遇。
與時俱進的發展理念對香港非常重要,觀念要開放,機制要揚棄,行動要迅速,這是香港發展理念與時俱進的應有之義。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惠州社團聯合總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