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國際關係/美築「科技圍城」必將削弱自身競爭力\張敬偉

時間:2022-09-06 04:24:19來源:大公报

  8月31日,美當局決定禁止英偉達(NVIDIA)公司對華出口兩款高端GPU芯片,若出口中國須獲得許可。美當局聲稱,英偉達兩款高端GPU芯片具有算法優勢,能提升中國軍民兩端人工智能技術和應用水平,給美國國家安全帶來威脅,云云。顯然,在反華意識形態下,國家安全是個筐,美國什麼都能往裏裝。

  戳破美自由市場的虛偽面紗

  從對華為的全球圍剿,到對中國進口高端芯片的限制,再到對中國科技企業的系統性遏制和「重點打擊」,意味着美國對華科技戰的烈度越來越強,精準度越來越高,對華科技脫鈎的趨勢已經形成。特別是推出的芯片法案,更凸顯拜登政府要將中國排除在外的半導體供應鏈。禁止英偉達兩款高端GPU芯片對華出口,體現拜登政府對華科技戰的主調。

  毋庸置疑,美國在高科技領域佔據全球優勢。所以,美國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肆意對中國進行產業鏈和供應鏈上的限制。除了技術優勢,美國還挾着二戰後在西方世界的主導地位,利用意識形態大旗招徠反華盟友。

  面對中國戰略實力增強,美國和西方世界也對中國充滿集體焦慮。特別是特朗普時期的單邊主義讓西方世界更加焦慮不安,等拜登宣示「美國回來」,西方世界重新回到美國麾下,在半導體產業鏈和供應鏈上也極力配合美國孤立中國。

  除了技術優勢和意識形態,美國也在威逼利誘台積電、三星等半導體龍頭企業,逼迫其向美國提供機密數據,促其在美國投資,將半導體產業鏈尤其是生產加工牢牢控制。此外,通過芯片法案打造美國主導的半導體供應鏈。美國的目的很明顯,不僅在半導體領域阻斷中國獲得先進技術和高端芯片等零部件,而且要在人工智能領域碾壓中國,讓美國在大數據時代擁有絕對的競爭優勢,確保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力。

  美國對華科技戰的一攬子動作,看似孤立和遏制中國的科技競爭力,實際上卻是自築一堵封閉的「科技圍城」。美國擁有的科技優勢,是全球化分工的結果,以芯片產業鏈為例——美國擁有先進技術、荷蘭擁有光刻機、中國華為等企業擁有先進的芯片設計、三星和台積電等具備強大的芯片生產能力,中國則是全球製造業大國……在新品產業鏈和供應鏈大循環中,每個環節都不可缺少,而美國在這兩條鏈的前端,從而獲取更多的利潤。

  當美國自築「科技圍城」,將中國排除出產業鏈和供應鏈時,全球科技產業供應雙鏈大循環中也失去了來自中國的動能支撐。譬如,對華為的全球限制,讓美國和全球科技企業失去了重要客戶,而且排除華為5G技術也全方位提高了美國和西方國家布局5G的成本。再如,美國禁止英偉達對華出口高端GPU芯片,使該公司損失數億美元。所以,美國和全球高科技企業,或忌憚於美國政府的淫威,遵守對華出口禁令,但失去中國市場,也讓這些企業傷筋動骨。關鍵是,美國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構築科技圍城,也戳破了美國自由市場國家的虛偽面紗,暴露了美國缺乏自信、失去全球化領導者的實質。

  更重要的是,沒有全球開放市場支撐的美國科技產業,也將在自設圍城中逐漸失去前進動力。相比之下,美國對中國全方位的科技戰,不僅倒逼中國補上「缺芯」短板,而且也會花大力氣構築屬於自己的科技產業鏈和供應鏈。中國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國家優勢,在科技產業上創造屬於中國的奇跡不在話下,從國防科技、航天技術到高鐵技術,莫不如此。

  倒逼中國補上「缺芯」短板

  疫情疊加百年變局的壓力下,中國依然維持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貨物貿易體的地位,中國也是全球資本深耕創富的熱土,全球領先的新能源車企,來自美國的特斯拉也在中國建廠。因此,美築「科技圍城」,短期內或對中國科技產業帶來負面影響,長期看對美國必然帶來反噬。而且,被美國限制在科技圍城中的全球科技大佬,也將逐漸失去全球競爭力。所以,美國對華築起科技圍城,不過是掩耳盜鈴的自我安慰。

  更諷刺的是,從特朗普到拜登,美國發起的對華貿易戰和科技戰,除了難掩的美國焦慮,還有濃濃的政治惡鬥氣息。尤其當下,民主共和兩黨即將迎來中期選舉,反華成為兩黨攻訐對方的武器。拜登政府也是拚了,面對居高不下的通脹猛獸嘶吼,不敢放棄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稅;為了在兩黨反華聲浪中提高聲音,對華科技戰持續加碼,以望挽回中期選舉頹勢,擺脫拜登政府跛腳的困局,但這不過是自欺欺人的政治操作而已。

  反華不會讓美國更強大,只會暴露美國政治的硬傷和美國政客的焦慮。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