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讀者來稿/對港交所總裁任命的疑惑\傑文

時間:2021-02-10 04:24:04來源:大公報

  香港交易所昨日突然公布委任歐冠昇為下任行政總裁,隨後港交所股價不升反跌。香港社會對此存在不同聲音,主要集中在兩點:第一,所有委任都需得到證監會的核准,但在這之前就率先公布任命消息,是否有違法定程序?第二,香港愈來愈依靠內地市場,委任一名不會講中文的外國人,是否符合香港的利益?這些問題絕不能輕視,否則可能會引起重大金融動盪,後果嚴重。

  第一,未獲核准即提前公布消息?

  港交所是香港一間非常重要的機構,其行政總裁的任命,必定要依足法定程序。事實上,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規定,「除非獲證監會書面核准,否則任何人擔任屬認可控制人的公司的最高行政人員或最高營運人員的委任,均屬無效。」這一條規定已經很清晰。

  但令人疑惑的是,港交所昨日公布相關任命的新聞稿內卻列明:「有關委任待取得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批准後才生效」,也就是說還沒有獲得證監會的書面「核准」,那麼此時突然公開任命,是否符合法定程序要求?這種做法,似乎予人一種「製造既定事實」的觀感,假若人選被否決,勢必造成金融市場的動盪,這是所有人不想見到的結果。而在整個人選任命過程中,證監會有沒有盡到應盡的監督責任?難道證監會真的只是個橡皮圖章?

  第二,人選符合香港的股市利益?

  回歸至今的數任港交所行政總裁都是華人,這既有現實利益的考慮,也有便於溝通的考慮。事實上,香港雖然是國際金融中心,但核心在中國市場,因此,港交所行政總裁需要具備與內地有效溝通的能力,這才符合整體利益。

  但歐冠昇本身不是中國公民,也不懂廣東話或普通話,這已是其中一個缺陷。十年前,當李小加被委任時,當時證監會行政總裁韋奕禮這麼認為:「李小加的內地背景非常重要,於內地與香港市場關係更緊密的趨勢下,可成為兩地之間的橋樑。」這足以說明問題。何以十年前重視內地市場、十年後就不重視了?

  當然,選人不必教條化,必須以「能者居之」,國籍不是首要條件,但是否有更好的人選沒有發掘或考慮到?正如港交所前獨立非執行董事許照中所質疑的,委任外籍人士如何與內地溝通?香港交易所如何與內地市場融合等問題,委任外國人出任港交所行政總裁如何做到?難道第二大經濟體的內地十四億人民,有七百五十萬人的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只有外國人才適合擔任港交所總裁一職?

  港交所地位非常重要,確保其總裁人選符合香港和國家的整體利益,這是有關當局需要高度重視的事情。畢竟,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部分,此方面不能出現重大漏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