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青年有話說/雙循環 新格局 新機遇\香港菁英會榮譽主席 洪為民

時間:2020-11-08 04:23:45來源:大公報

  圖:大灣區機遇處處,香港可貢獻自身多方面經驗,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5月提出「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雙循環概念,早前勝利閉幕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再次強調雙循環這一新發展格局。對香港來說,在雙循環的新格局下,是新挑戰還是新機遇?未來香港可以發揮什麼作用呢?

  筆者認為,香港在雙循環新格局下,除了在現時的金融、貿易、旅遊、專業服務四大支柱產業為國家作貢獻外,還可以在產學研合作,教育產業、參加國際組織、打造國際品牌、監管及治理參考以及綠色金融上,扮演不同的角色。

  香港一直以來都是國家的窗口,通往「一帶一路」的橋樑,我們作為國際大都會,也是世界知名的國際貿易中心,一直有參與不同的國際性組織,香港的國際化人才可以成為國家的文化大使,爭取國家在非華語社會的話語權,協助為國家開闢更多新的國際通道,擔當「超級聯繫人」角色。

  趕上國家發展高速列車

  在專業合作及產學研合作上,可以充分利用深圳前海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作為對接點,讓內地企業與香港的工程、財務、品牌、金融等專業服務對接。在產學合作上,要進一步鼓勵香港的大學和內地企業進行科研合作,例如內地企業委託香港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做研究,然後在內地產品化、商業化。

  另一方面,香港的設計、包裝、廣告、推廣和品牌服務,一向位列世界前茅,在國際品牌上的推廣及宣傳擁有豐富的經驗。我們可以協助內地企業提高質量,打造品牌知名度。同時利用商演、電子商貿、線上線下廣告、品牌交叉合作等方法,把中國品牌提升為國際級品牌。

  在教育產業上,我們可以分成三類去看。第一是我們可以考慮吸引內地知名大學在香港設分校,以吸引全球頂尖優秀人才在香港聚集,這些人才正正能夠為大灣區發展作貢獻。第二是吸引優秀的外國大學來港設立分校,吸引內地人才來港入讀之餘,同時也吸引海外華人的二代、有意進軍大灣區的非華語生入讀。第三是引進世界知名大學在香港開設高層次的研究所,吸引國際科研人才來香港任教、研究和學習。

  另外,習主席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強調,要以創新思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我認為這方面可借鑒香港的制度和經驗,打造更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在城市治理方面,也可以把香港在公共管理、社會服務的概念,在大灣區作探索試點。推進大灣區的公共治理體系改革,為大灣區建設提供更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在融資、上市等方面有豐富經驗。另一方面,深圳是創新科技中心,集聚了大量科技企業和人才。港深能夠在國際金融監管制度、監管框架、法律框架等方面加強合作,加大在綠色金融及金融科技上的合作,一同制定和完善大灣區的綠色金融規則及金融科技的規則,勢將有助整個大灣區的金融發展,甚至能夠成為世界的金融科技中心。

  新格局,新機遇需要新思維。我們必須擁抱着開放合作的態度,解放思想,主動去融入國家發展,趕上國家發展的高速列車。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