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井水集\發展中醫藥任重道遠\龍眠山

時間:2020-04-04 04:23:13來源:大公報

  疫情肆虐之下,中醫藥有不同的境遇。在內地,中醫藥大顯身手;但在香港,非但未能派上用場,更一度淪為違禁品,令人心有戚戚焉。

  火炭駿洋邨是大型檢疫中心,部分被隔離者是老病號,平時看中醫服中藥。有註冊中醫師近日向大公報投訴,檢疫中心禁止將中藥轉交給需要服用的隔離者,告示中的「違禁品」,中藥竟居首位,排在酒、武器及不雅物品之前,這不僅剝奪病人繼續服用中藥的權利,加重其痛苦,更是對中醫藥的侮辱。

  投訴者禁不住質問:如果中藥成為違禁品,那麼中醫師豈不成了違禁品從業員?

  港英時代,中醫備受歧視,有「江湖郎中」之名,中藥則被指「不科學」。但回歸後情況已有改變,董建華先生曾提出中藥港大計,雖然中藥港最終胎死腹中,但中醫註冊制度、中成藥製造標準等都先後建立。中醫藥成為不少患者的救星,尤其對長期病患者來說,中醫藥更受青睞。

  若問中醫藥及西醫藥哪個更靈驗,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其實雙方的理論體系不同,治理的機理也不同,各有長短,可以互補,共同點則是治病救人。而患者要看哪個醫生,取決於個人經驗及喜好。

  事實上,內地率先成功控制疫情,中醫藥堪稱一大亮點。國務院新聞辦曾指出,在緩解病症方面,中醫藥總有效率高達九成,顯著減少輕症轉為重症的比例。世衛組織專家在武漢等地親身考察後,也認為中國人有辦法延長病人的生命,其實指的就是中醫藥。中國馳援外國的醫療專家組,也帶上了中醫藥。然而,香港中醫師一腔熱血請纓參與抗疫,卻被食衛局冷待,反映了深層次矛盾。

  檢疫中心知錯能改,昨日已更正告示,凡有醫生處方的藥物都可以帶入。但是,香港社會要整體上改變對中醫藥的歧視,恐怕不是短時間可以做到。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