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有話要說/防疫要成效 必先穩民心/李曠怡

時間:2020-02-25 04:23:53來源:大公報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席捲全球,香港更一度出現瘋搶食米和日用品的混亂情況,網絡上充斥着各種謠言,儘管政府官員和專家已多次闢謠,但小部分市民對政府不信任,以自己的方式應對疫情。所謂事出必有因,這部分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度偏低,相信與疫情爆發初期,政府未有果斷採取防控措施有關,加上亂港派以各式謠言、似是而非的說話迷惑市民,煽動市民不相信政府,令特區政府的管治威信大減,推動防疫工作亦變得困難重重。

  公道一點說,自2003年沙士後,特區政府對疫症爆發、傳染病大流行的警覺性從未降低。在傳出武漢市爆發不明肺炎後,特區政府已迅速作出風險評估,並啟動「嚴重」應變級別,且加強港口衛生措施。當內地疫情加劇時,當局亦適時推出嚴格控關措施,並且對內地來港人士、從內地返港市民實施隔離檢疫安排。亂港派藉着內地爆發新冠肺炎,提出所謂「全面封關」,分化港人與內地同胞血濃於水的親情,暗中「播獨」。再在網上發布各種謠言,令市民誤信內地會暫停向香港供應各式日用品,造成市民紛紛搶購、囤積糧食和日用品的亂象,並煽動市民不滿特區政府的情緒。

  雖然部分市民對政府不信任是亂港派刻意造成。但特區政府在應對疫情時的確稍有不足,例如出現市民排隊輪候購買口罩、有無良商人哄抬口罩售價時,政府內部仍有人託詞「大市場小政府」、「自由市場」,拒絕適度介入市場,穩定口罩供應和售價,回應市民所急。猶幸,政府早前宣布會直接資助企業開設口罩本地生產線,雖然尚未投產,但總算突破了一貫公務員思維,相信政府從生產和採購兩方面雙管齊下,加上與靈活性較大的商界合作,有望能提高口罩供應量。

  非常時期用非常手段,即使疫情過去,在防疫工作上仍有不少值得政府反思之處,應予以重視。而且這次疫情已令香港經濟雪上加霜,不少公司也要裁員減薪,基層市民隨時手停口停,政府絕不可以對市民的苦況充耳不聞。

  自由市場並不是政府不作為的理由,長遠而言,筆者希望疫情過後政府應考慮是否需要儲備足夠的口罩和消毒清潔劑等防疫用品,以備不時之需。短期而言,筆者建議政府盡可能地向基層家庭、長者和殘疾人士等有需要人士配給口罩,先減少市場上一部分需求,解基層市民燃眉之急。若果真不能提供口罩,不妨考慮以其他方式為市民提供適切協助,例如若獨居長者必須出外購買糧食,政府能否與慈善機構合作,加強現時上門送飯服務?從而減少市民的口罩使用量。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於明天公布,政府應思考如何帶領市民大眾走出疫情,渡過經濟寒冬。

  筆者贊同「全民派錢」建議。現金津貼是最直接有效幫助市民大眾的紓困措施,而執行上應以簡單快捷的操作方式,加快處理進度,避免再出現之前「關愛共享計劃」派發4000元安排混亂的情況。

  另外,筆者亦留意到社會上個別「黃色」食店以防疫為由,拒絕招待操普通話人士(但稱台灣遊客不受限制)。這些舉動不單無助防疫,更助長對內地人和新移民的歧視。香港向來都有不少長期居港工作的內地人,以及新移民群體,他們都是香港的一分子,過去為香港發展默默貢獻,而只因他們說普通話,將其標籤為帶菌者而拒招待,做法絕不合理,筆者呼籲社會各界能夠團結抗疫,抵制這種鼓吹歧視的歪風。

  正所謂有危自有機,政府應將這次疫情,看作是扭轉市民對政府管治不滿的契機。疫情尚未結束,政府仍有機會力挽狂瀾,向市民展現領導能力。疫情當前,筆者呼籲市民暫且放下歧見,齊心抗疫,抱着積極正面的態度迎戰,主動關心身邊有需要的人,施以援手,守望相助,定能渡過難關。

  香港政協青年聯會常務副主席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