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南丁格爾精神不適用香港?/宗 鳴

時間:2020-02-01 04:23:57來源:大公報

  抗疫生死一刻,有人勇於擔責,有人卻逃離崗位。一批聲稱是醫管局下屬的護士,宣稱政府不採取「全面封關」措施,就會於下周一開始罷工。據稱已有超過六千人會以「請病假」方式參與罷工。身為護士,應當會記得「南丁格爾誓言」,莫說在當前緊要關頭,即便是在平時,以所謂的「種族」、「貧富」去歧視來自內地的病人,也是對醫護專業的違背。

  對抗蒙面暴徒,要靠警察;對抗新病毒,只能靠全港醫護。救死扶傷、抗擊疫症,是極其專業的工作,同時也是非常危險的工作,正因如此,醫護的地位向來崇高。市民尊重醫護,不僅僅因為他們擁有專業的知識,更在於,他們有大無畏的精神。

  二○○三年八名醫護因抗擊沙士而獻出自己的生命,港人永遠銘記。但是,如果突然有一天,護士們說自己不想參與危險的搶救病人工作,那麼市民要問:你們不救人,誰救人?

  縱然有一千萬個理由不想參與這場抗疫之戰,但別忘了,醫護有救人的天職。見死不救,從來都不是香港醫護的標籤。更何況,在正式成為護士之時,他們或許真誠地作過南丁格爾誓言:「余謹以至誠,於上主及會眾面前宣誓:終身純潔,忠貞職守,盡力提高護理專業標準,勿為有損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藥,慎守病人及家務之秘密,竭誠協助醫師之診治,務謀病者之福利。」

  南丁格爾女士以過人的才識與奉獻服務的熱忱,為護理專業樹立了典範,她的精神深植人心。什麼是南丁格爾精神?主要在兩點:一、犧牲奉獻精神:盡己之所能服務他人,任勞任怨,百折不撓;二、博愛濟世精神:不分貧富、貴賤、種族、國籍,恫瘝在抱,仁慈為懷。

  退一步來講,根據《香港護士倫理及專業守則》1.1條:「護士應一視同仁,不受限於服務對象的年齡、性別、種族、國籍、膚色、政治背景、血統、宗教、健康狀況、性傾向、生活方式、社會經濟地位或任何其他特質。」以「不想醫治內地人」為由,以「放假」之名行逃避責任之實,有沒有違悖上述「誓言」與「守則」?

  香港越來越政治化,動軏講人權。好了,根據《香港人權法案條例》第一條(一):「人人得享受人權法案所確認之權利,無分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見或其他主張、民族本源或社會階級、財產、出生或其他身份等等。」第二十二條:「法律應禁止任何歧視,並保證人人享受平等而有效之保護,以防因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見或其他主張、民族本源或社會階級、財產、出生或其他身份而生之歧視。」那麼,由於病人是內地人,就不願意治療,香港還有人權可言?

  即便是到現在,筆者仍然堅信,香港的醫護是世界一流的,絕大多數是有着崇高的品德與極高專業操守。或許,某一時某一刻某一些人,以個人的政治立場蓋過理性的認識,但市民依然期望,不要被憤怒蒙蔽良知,抗疫需要團結!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