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政治風波不會動搖「一國兩制」實踐/馮慶想

時間:2019-11-09 04:23:46來源:大公報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韓正副總理早前指出,中央將繼續堅定不移全面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維護憲法和基本法權威,確保「一國兩制」實踐始終沿着正確的方向前進。當下,香港的暴亂持續5個月,衝擊香港社會的繁榮與穩定;與此同時,中央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以及澳門證券交易所、廣州期貨交易所方案上報中央等消息傳開,香港坊間有不少聲音,開始擔憂香港在國家戰略中的地位是否動搖?「一國兩制」是否會變?筆者認為,香港這次風波,並不會動搖中央推進「一國兩制」實踐的信心與決心,也不會影響香港在國家戰略中的地位。理由如下:

  須珍惜獨特金融地位

  一、香港是國家經貿金融活動的資金蓄水池。

  改革開放初期,港澳資金率先投資內地,並牽引國際投資進入內地。長期以來,港澳一直是內地最大的投資來源地,到2017年底,內地累計使用港澳資金1.02萬億美元,佔引進境外資本總額的54%。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已經佔香港上市公司總數的近50%,市值更是接近70%。而我國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趨勢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將不可逆轉,香港因其自由港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能夠通過套利交易、資金直接流動、市場情緒傳導對內地金融市場產生較強的影響,是歐美資本溝通中國金融市場的重要橋樑。

  二、香港是國家政治制度創新的試驗田。

  「一國兩制」不是同一國家體制之內依靠中央政策槓桿把趨向同質性的資源在不同地區進行調配與置換,這樣的「制度物理反應」難以產生新的制度資源。「一國兩制」是在「一國」之內依靠內生性創新將兩種性質不同的制度進行優化整合的產物,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很可能會發生「制度化學反應」,生成更優質的制度資源,其中,「一國」角色是必不可少的「催化劑」。作為中國共產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進程中的一項偉大政治實驗,後期成果或將對人類文明進步與全球治理體系完善產生重大的貢獻。

  不妨設想一下,如果「一國兩制」能夠在未來三十年裏,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標本,通過理論與實踐創新,落實制度優化、組織協調、思想解放、治理創新,為解決資本主義社會矛盾提供另外一種新的中國方案、中國思路,這樣的政治實踐成果必將給全球治理的制度困境與中國崛起的國際戰略選擇送來莫大的福音。

  試問,西方政治精英多年為之頭疼的政治難題,卻讓以社會主義制度為主體、小範圍資本主義制度為輔助的中國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西方民眾能不反思觀照資本主義的局限性與「一國兩制」的優越性?那些習慣於用「港式思維」思考的香港居民,應當跳出「自說自話」的困局,重新審視「中央思維」的戰略性、持續性與使命性。

  三、香港是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與傳播國家形象的國際舞台。香港社會的突出特徵是高度國際化,雖然香港的硬體優勢有所減弱,但香港的軟體優勢依然維持國際一流水準。

  發揮香港地區在國家對外開放的獨特優勢一直是「一國兩制」實踐的價值訴求。當前中國在推動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構建的過程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擔綱者角色。中國要自信走向世界舞台中心,不僅需要經濟政治實力的綜合提升,還需要一套富有吸引力、說服力與影響力的話語體系與傳播載體,讓世界各國更好地理解中國和平崛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願望。

  香港可繼續發揮優勢

  香港的華人華僑網路遍布全球,大量商會、專業團體、公益組織等與世界各地保持密切聯繫與互動,中西融合的文化體系與國際社會頻繁的交流對話機制,不僅為中國國家形象的構建提供了重要的平台與資源,也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重要的精神紐帶。如何將香港這些平台、人脈、網路優勢轉化為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發揮大國作用的資源以及彰顯大國自信的底氣,從來都是國家戰略考量的選項,絕對不會輕易放棄。

  由此可見,香港在資金融通、制度創新、文化傳播等方面的優勢與使命,並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經過長期歷史與實踐的結果。放在歷史大視野中看,這場政治風波及其引發的暴亂不過是「一國兩制」實踐過程中的小波折,香港社會終將會自我修復。

  我們既不能低估香港問題的複雜性,也要允許香港「一國兩制」實踐在不斷「試錯」中積累經驗教訓。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國兩制」是對港澳最佳的制度安排,絕不會因為這場風波而輕易改變。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言:「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和挑戰,我們對『一國兩制』方針的信心和決心都絕對不會動搖,我們推進『一國兩制』實踐的信心和決心都不會動搖。」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博士後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