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遊行不過基本盤 拉倒修例只徒勞/方靖之

時間:2019-06-10 07:41:01來源:大公報

  反對派全面動員的反修例遊行,人數創下近年新高是意料之內。

  一是反對派針對反修例戰役進行了全面動員。不但傳統反對派與「本土派」、「港獨派」全面合流,共同協同作戰反修例,而且反對派內的新中青政客、各個外圍組織、宣傳喉舌都投入這場反修例戰役中,尤其是外國勢力更加明火執仗的介入施壓,由後台走到前台為反對派打氣,足以顯示這次戰役不容有失。反對派為催谷遊行也是各種手段盡出,假聯署、扮代表、在地區上造勢,發動大批衛星組織、網絡紅人鼓動市民上街,無所不用其極,在這樣的操作下,遊行人數多是可以預期的。

  遊行聲勢真的浩大?

  二是反對派近期造假、「發水」已到了無底線、自欺欺人的地步。幾個校友就扮代表學校聯署,「六四」晚會坐滿所有球場不過4萬人卻變成18萬人,遊行人數更動輒吹大幾倍以至十倍。既然反對派在遊行前已揚言至少有30萬人上街,目標是超過2003年的人數,而「民陣」的所謂宣布不過是自我實現的預期而已,等如街邊的騙人賭檔,碗內的點數只是檔主按需要而決定,因此遊行人數創下新高不足為奇,也沒有多大代表性,不過是反對派按需要喊出的人數而已。

  表面看來,這次遊行聲勢似乎頗為浩大,反對派歡欣雀躍,香港政局大有山雨欲來之勢。不過,就算不論反對派在人數上的瘋狂造假,這次遊行人數也不過是反對派基本盤,並不佔據主流,更及不上支持修例的民意,試問又何來因此撤回修例之理?

  反對派的支持者有多少?根據2016年立法會選舉,反對派不同派別的候選人,總得票約有120萬,這些人就是反對派的基本盤,這些人與反對派意識形態相近,認同反對派的立場和路線。一般預計,在這次反修例中,這些人的立場理應與反對派一致。即是說,反對派反修例的基本盤約有120萬人,但這次遊行不論「民陣」如何「發水」、如何造假,也只能號稱103萬人參與。即是說,這次遊行人數不但未有超出反對派的基本盤,而且連反對派的基本盤都未能完全動員出來。在反對派全力發動,連外國勢力也走出前台的情況下,反對派連基本盤都未能盡出,這能算是勝利嗎?

  反對派連自己基本盤都未能全數動員,反映其立場也未能得到所有反對派支持者的認同,而且反對派喜歡講民意,但反對的民意恐怕亦輸於支持,就如網上聯署支持《逃犯條例》修訂,截至昨日傍晚聯署的市民已經超過80萬。這個聯署遠較反對派的聯署有根據,因為要輸入個人資料信息,不是反對派的造假聯署連特朗普也可以簽名,更不要說與反對派撒豆成兵的遊行比較了。這80萬的民意遠比反對派遊行的人數實在,反對派講民意,為什麼不看看這些支持的民意?論民意戰,反修例不見得有多大優勢,說到底也不過是裝腔作勢,反映不了真實民意。

  改變不了修例通過結局

  事實上,不論昨日的真正遊行人數有多少,都改變不了修例通過的結局。反對派不斷散播一些歪理、散播一些妄想,例如指遊行有50萬人參加,就可以迫使特區政府撤回修訂,就如2003年二十三條一樣。然而,反對派的說法不過是為了誤導市民上街,當年二十三條被迫收回,不是因為有多少市民上街,而是建制派出現分裂,政府因為不夠票而收回,當然反對派可以說是因為市民上街而令田北俊倒戈,但說到底這始終是個人行為,如果當日建制派沒有內裂,二十三條一早已經通過,50萬人、100萬人都改變不了。

  但現在形勢完全不同,特區政府的修訂已經很大程度上釋除了各界疑慮,建制派亦已明確表態支持修例,不論遊行人數多少也不會影響他們的投票傾向。這樣撤回方案的可能性已經不復存在,反對派「吹」出多少人遊行都不能嚇怕建制派,更何況這些人本來就是反對派的支持者和基本盤,如果建制派因為反對派支持者而改變投票立場,這樣教自身的支持者情何以堪?建制派團結一致,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修例,特區政府堅定立場,遊行根本改變不了大局。

  對反對派而言,將遊行人數吹得這麼大,其實也是不智,7月1日又有遊行(雖然反對派說昨日可能是最後一次大型遊行),請問反對派是否繼續將人數「吹大」,如果繼續吹大,人數太誇張只會令愈來愈多市民不相信「民陣」,質疑遊行人數,令反對派所餘無幾的誠信雪上加霜,如果不吹大,經過幾次徒勞無功的遊行,「七一遊行」人數隨時大幅下跌,這樣將暴露反對派的反修例聲勢已是再而衰,三而竭,整場戰役將會慘敗收場,反對派將會極為被動。

  其實,這場修例戰反對派根本沒有勝利的機會,挾外國勢力施壓、民意施壓企圖拉倒修例已是此路不通,隨着修例通過,市民將可親身體會到修例對市民根本沒有任何影響,反對派的造謠屆時將會全部破產,就如「一地兩檢」一樣,社會又會再恢復平靜,反對派的政治行動改變不了什麼,不過將他們的不堪面目、賣國賣港面目、不擁護基本法和香港特區的面目,暴露於人前而已。他們以為可藉反修例拉抬選舉形勢,但看他們所作所為,能否「入閘」還是未知之數哩。 資深評論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