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既只爭朝夕 也任重道遠\周八駿

時間:2019-01-31 03:17:53來源:大公報

  特區政府對提高長者綜援申領年齡由60歲至65歲的政策做了完善——對60歲至64歲符合申請綜援資格並嘗試求職者,政府以提供「就業支持補助金」方法讓他(她)實際享受長者綜援而非一般綜援。這一政策引起的爭論應當結束,立法會議員、他們所屬的政治團體和香港社會各界,需要把注意力和精力投向香港經濟社會發展具全局和長遠意義的大事,即:積極謀劃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共建「一帶一路」。

  需要思考注意政治動向

  同時,特區政府需要思考和注意香港社會的政治動向。有一種觀點:長者綜援申領年齡之爭是香港愈益激化的階級對立的「冰山一角」,甚至有平面媒體的社評以法國「黃背心運動」是由法國政府微調柴油價僅僅0.065歐元引發,警告特區政府任何一項民生政策不妥,都可能是引發香港社會動盪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樣的說法是否危言聳聽,見仁見智。但是,在媒體已發出這樣的警告的背景下,本地另一家平面媒體1月18日分別在其「要聞」版和「港聞」版刊登的兩則報道就應當引起關注。刊登「要聞」版的指稱某位政府官員的丈夫出任主席的公司,未經公開招標而獲得了政府水務署的3項工程,共涉款逾1.3億港元。刊登「港聞」版的指稱另一位官員的家族,在古洞北新發展區依然持有最少3幅農地,其太太2013年聲明稱,其家族成員決定將招標出售該些農地。

  有關方面分別迅速做了否定的回應。但是,這一類信息容易影響民意對政府主要官員的觀感,尤其在互聯網時代,容易廣泛傳播的,不取決於信息的真偽,而是視乎信息是否「刺激」,以及信息的受眾對信息所針對者的態度。

  我無意批評刊登該類「新聞」的媒體,它(們)享有受法律保護的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但是,如果這一類針對政府主要官員的「新聞」繼續有來,那麼,對於特區政府管治和施政的壓力不言自明。所以,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上,特區政府必須「只爭朝夕」。

  首先,必須確保2019年香港居住環境欠佳的住戶,比2018年12月21日特區政府公布《長遠房屋策略2018年進度報告》所披露的逾11.66萬戶有所減少,尤其,居於分間樓宇單位(即劏房)的8.44萬戶和居於臨時構築物單位的2.08萬戶,都應有較大幅度減少。

  其次,取消強積金對沖需要盡快定案。特區政府和商界是否各做一點讓步?前者再加一點財政補貼,後者承擔起社會責任。

  1月17日媒體披露,延宕多年的新界東北發展,終於付諸實施,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的收地及清拆工作將於今年下半年展開。特區政府稱,有關發展計劃分兩階段,首階段發展168公頃,清拆賠償及工程成本約為470億港元,預料提供2.1萬個住宅單位,包括1.8萬個公營房屋單位;次階段發展247公頃,目前未有確實估算金額。初步推算整項計劃發展成本超過千億港元,2031年完成,共提供逾7萬個住宅單位,其中,68%為公營房屋。

  從2019年至2031年,是12年。另一個開發東大嶼山的規劃,從2019年至2032年首批房屋可供入住是13年。說明按現行體制機制,即使立法會反對派議員不加以阻撓,香港土地和房屋問題要治本是「任重道遠」。

  行政長官在2018年施政報告中稱「目前,超過150000個家庭和單身長者正輪候公屋,他們的平均輪候時間長達5.3年。」希望8個多月後行政長官在2019年施政報告中再談公屋輪候問題時有關數據得到改善。如果情形沒有明顯好轉,那麼,「任重道遠」就必須向「只爭朝夕」轉化。

  反思遇阻撓和干擾原因

  香港政治團體應當把它們對待長者綜援申領年齡調高的態度,移至支持特區政府順利發展新界東北和東大嶼山上。反對派和愛國愛港政治團體在民生問題上的分野,不在於對待某一項公共政策,而在於為誰和如何對待特區政府。

  在對待長者綜援申領年齡調高上,兩大陣營政治團體採取相近態度,其實在「為誰」問題上是涇渭分明的。反對派只是為爭取選票,愛國愛港政治團體不僅為爭取選票,而且為香港居民謀利益,分歧就在於反對派一貫同特區政府對壘,而愛國愛港政治團體是特區政府在立法會的依靠。

  除了靠愛國愛港陣營護航,特區政府需要審視從規劃、收地到房屋建成等費時逾10年的現行體制機制,爭取盡可能簡化。「九七」前,港英政府開展大型工程需時明顯少於「九七」後特區政府開展類似工程。主要原因當然是因為特區政府遭遇反對派百般阻撓和干擾。但是,次要原因呢?這是需要反思的。

  聯想第二位行政長官退任後於某平面媒體發表評論稱,其任內開展的大型工程沒有實際支出大幅超出預算的情況。可見,工程延誤、費用超預算等,同「一國兩制」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50年不變無關。既然同基本制度無關,那麼,具體體制機制是可以改動的。唯有「只爭朝夕」,才能承擔「任重道遠」。   資深評論員、博士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