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香港應乘勢而上 加速國際創科中心發展\楊華勇

時間:2019-01-12 03:17:51來源:大公報

  中共中央及國務院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國家主席習近平為獲獎代表頒獎,總理李克強代表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大會上講話指出,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建設。今年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凸顯無論國際形勢如何波譎雲詭、變幻莫測,中國都堅定不移走科技強國之路,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

  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要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有關報道引述中國商務部相關人士解釋稱,「其含義是穩步推進『中國製造2025』」。

  習主席發表的新年賀詞,在談到全國各族人民擼起袖子幹出來的各項成就時說:「中國製造、中國創造、中國建造共同發力,繼續改變着中國的面貌。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發射,第二艘航母出海試航,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水上首飛,北斗導航向全球組網邁出堅實一步。」習主席的賀辭,鮮明地表達了中國堅定不移走科技強國之路、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香港要發揮自身優勢,把握國家創科大門向香港敞開的良機,積極融入國家創科發展大局,努力把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從河套區到大灣區的發展,創科是香港發展的焦點。去年5月13日,習主席作出重要指示,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發揮內地和香港各自的科技優勢。科技部、財政部因應指示,宣布讓港澳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參與「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獲批項目的經費將跨境撥付到港。

  深化合作帶動科技貢獻

  去年8月15日,中央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強調「要積極吸引和對接全球創新資源,建設『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打造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歷史性機遇,善用中央惠港科技政策的「東風」,必將為香港創科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提供廣闊空間。

  去年9月20日,特區政府與國家科技部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加強創新科技合作的安排》,落實合作平台建設、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化、營造創科氛圍等多方面的合作內容,當中包括27點行動計劃;而特區政府創科局亦與科技部簽署協議,開展新的聯合資助研發項目。

  此外,隨着兩地創科合作深化,香港6所大學的16所國家重點夥伴實驗室,亦獲調整優化地位,正式正名為國家重點實驗室。

  至去年11月8日,中國科學院與特區政府簽署備忘錄,落實在港成立院屬研究機構,並讓轄下的「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及「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分別落戶香港各投放100億元、於香港科學園設立的「醫療科技」及「人工智慧及機械人科技」創新平台。而該機構亦將會成為日後在港成立的「大灣區院士聯盟」秘書處,協助鼓勵區內的兩院院士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為國家科技發展作貢獻。

  香港科學家在過去5年共獲得33項國家科技獎勵,其中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和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為國家在航天事業、高鐵建設等領域取得重大科技突破作出重要貢獻。今次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三位香港科學家李金豹、夏勇、丁曉利作為參與人和內地科學家共同合作,分別獲得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以及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本港科研學術水準高,亦有優秀科研人才。比如,在基礎科學和原始創新方面,香港多所研究型大學在醫學、數學、化學、電腦科學、電子工程等基礎研究領域都走在世界前列,在人工智慧與機械人、健康與醫藥、金融科技、智慧城市等產業技術創新領域也具有領先優勢,可以成為全球高端高新產業的策源地。過去兩年,特區政府提出多項政策,撥款支援大學科研、推動「再工業化」和支持創科企業。

  結合科研及製造業優勢

  中央頂層設計粵港澳大灣區,不僅能讓香港傳統優勢產業在灣區中繼續得以發揮、鞏固,更是將香港研發教育優勢與廣東製造產業鏈優勢結合,共同促進創科發展,打造成國際創科中心。如果香港的科研優勢與大灣區的高端製造業優勢能夠有效對接,香港在保持「三個國際中心」的基礎上,還有望建成「第四個國際中心」,香港的國際競爭力將達到新水準。大灣區完整的現代產業鏈必將有力地推動香港經濟第三次轉型邁出實質性步伐,加快形成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創科中心並駕齊驅的宏大發展格局。

  大灣區共同家園發展基金(發展基金)去年12月12日在香港舉行啟動儀式。該基金由駐港大型中資企業、香港企業、內地大型企業及新經濟企業聯合發起,旨在支持香港發展國際創科中心,促進「再工業化」,協助香港優勢產業於大灣區發展。發展基金亦聯合各界青年領袖,發起成立「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為香港青年發展鋪路搭橋,助力青年解決在學業、就業、創業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本港市場規模太小,是創科產業發展一大障礙,大灣區廣闊腹地,正好有利本港打破瓶頸,加快科研成果市場化。對外,「大灣區概念」可以成為本港吸引更多外國人才和科研機構合作的賣點;對內,大灣區可以為本港科研機構和初創企業,提供更大舞台。眼前是香港加快創科發展「做大做強」的良機,國家的科研資金、設施已落實對港跨境使用;廣東省政府發布的2019年「一號文件」推出重大措施,在合作平台建設、人才流動、設備使用、稅收等方面採取特殊優惠政策,力挺粵港澳大灣區創科合作。

  香港從政府、大學到科技界應乘勢而上、順勢而為,充分發揮好香港自身優勢和大灣區協同創新優勢,把中央支持的重大利好轉化為推動創科發展巨大動力。

  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全國工商聯常委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