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宣誓事件而被取消立法會議員資格(DQ)的劉小麗,早前放棄上訴。選舉管理委員會近日公布將於今年11月25日就立法會九龍西議席舉行補選。
眾所周知,目前立法會分組點票中,建制派在地區直選進佔17席,較佔16席的反對派略勝一籌,歷史性地奪得分組點票主導權,不僅由此扭轉過去雙方的力量對比,打破了反對派及建制派在地區直選得票的六四比例,更有效一舉遏止住「拉布」歪風。因此,當下九龍西的這一議席,實際對雙方在立法會上的攻防戰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是「否決權」和「主導權」之爭,可謂是今年最重要的選戰對壘。尤其是經歷了三月的九龍西另一DQ議席補選,反對派候選人姚松炎頭頂政治明星光環,卻仍輸給民建聯小將鄭泳舜,個人選情失利且拖累整個反對派陣勢破局,一鋪清袋。可以預計的是,此次補選選戰,反對派將嚴陣以待,反撲之勢來勢洶洶。
事實上,選戰預熱階段,反對派陣營已動作頻頻。輿論造勢方面,他們奉行「哀兵」政策,不斷炒作《國歌法》、一地兩檢、二十三條立法等議題,渲染所謂的「民主淪喪」氛圍,以求在政治冷感的大環境下,策動支持者出來投票,捍衛「民主運動」。與此同時,針對3月補選失利原因,反對派展開了技巧和策略上的總結檢討,圍繞地區拉票和網絡宣傳佔比分配、如何更好協調地區樁腳、利用傳媒助攻等,採取了反思和總結。誠然,這些總結出來的經驗與心得,勢必將投放在11月的選戰中予以實踐。此外,儘管對於出戰人選問題,反對派煞費思量,大吐苦水「冇人揀到出來」,但仍積極地在既有協調機制下,密鑼緊鼓地鋪排籌備。目前被DQ掉議席的劉小麗,大有機會再度出戰九龍西,成為反對派的「Plan A」,而早前在「Plan B風波」中遭施壓退選的「政壇李克勤」馮檢基,似乎也在等待更強有力的「召喚」,出山征戰九龍西議席。
反觀建制派陣營,同樣對於出戰人選頗為踟躕。曾夥田北俊參加上屆立法會選舉的自由黨區議員李梓敬公開表示積極考慮參加補選;而經民聯亦屬意黨內的深水埗區議員梁文廣出戰。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向傳媒坦承,協調建制派人選困難,強調「單議席、單票制的選舉,不能只考慮單一意願」。順得哥情失嫂意,建制派陣營如何承接3月勝選之勢,在不影響內部團結的情況下,抵擋住反對派攻勢,「再下一城」,這道並不容易的考題,需要小心拆解。
一場選舉,雖然受多種因素影響,但其本質仍是端看候選人質素。應該說,3月建制派勝選經驗,實際仍是最有價值的參照和成功樣本。九龍西補選,不論雙方派出怎樣的出戰陣營,採取怎樣的選戰策略或技巧,毫無疑問,這都將是一場看點多多,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世紀攻防戰,對立法會內的局勢和力量對比,也將產生深遠影響,實在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