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屆香港書展明日起在灣仔會展中心舉行。今年主題為「飲食文化.未來生活」,其間設有主題展區、國際出版村等展區,匯聚中外名家與書迷,並邀請多名藝術家探討飲食文化的深層內涵。香港書展是亞洲文化界的盛事,也是香港打造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重要載體,如何在過去成功基礎上不斷創新突破,將「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是對我們的一大考驗。
回歸以來,香港書展規模不斷壯大,影響力與日俱增,如今已成為亞洲最重要的文化盛事之一。從吸引訪客數量來看,近年已達到百萬之眾;從多元化及參與度而言,也是區內所罕見的,被譽為全球最成功的書展之一。來到今年,參展商數量較去年進一步上升,再加上今年書展主題具吸引力,且提供更多現代科技元素,有助吸引更多各地讀者入場。香港作為中西文化薈萃之地,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的窗口,書展正好提供了這樣的平台。書展越辦越紅火,是「一國兩制」在香港成功實踐的又一有力體現。
香港書展每年都有一個鮮明主題,凸顯香港元素。譬如去年的主題是「影視文學」,旨在推廣與影視相關的文學作品和書籍,包括影視作品、劇本、電影文化和影評,切合香港曾擁有的「東方荷里活」美譽。今年書展以「飲食文化.未來生活」為主題,香港一向有「美食天堂」之美譽,探討舌尖上的藝術以及現代科技如何重塑美食文化,對不同層面的讀者都具有吸引力。兩年的主題都很好地切合了香港發展所需,成為推廣香港文化特色的最佳平台。
書展的主角是「書」,但每年的名作家講座「一票難求」,更成了一種文化現象。今年書展設有八大講座系列,當中邀得一眾華語文壇重磅嘉賓到場開講,包括中國當代文學重要評論家許子東教授、文化學者葛兆光、經濟學家朱嘉明等。而「英語及國際閱讀講座系列」更邀得來自美國、韓國、日本等國的著名人士,星光熠熠。從豐富多元的參展書籍,到來自各地的重量級講者,香港書展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取代的文化傳播的平台。這既有長期累積影響力的因素,更是香港書展「金字招牌」吸引力所致。
當然,時代在變,書展也在變。科技日新月異,數字閱讀逐漸取代書籍閱讀,全球出版業式微,這是書展面對的最大挑戰。數年前開始,香港書展已重視呈現科技發展的內容,包括設立電子書及數字出版區,推出線上購書平台,增加AR/VR閱讀體驗,以吸引年輕讀者並展示數字出版的潛力。未來,有必要進一步擴大數字閱讀的內容,並與全球數字出版平台合作,提升香港書展的國際能見度。
對香港書展而言,科技進步既是挑戰,更是機遇。實體書展有環境空間的限制,線上書展則有無限的空間。香港可以將實體書展和線上書展、實體出版和網絡出版更好地結合起來,將一年一度的書展升級為季度書展,增加非華語內容,配合其他文化盛事,進一步打響香港書展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香港書展的成功不在於簡單的規模擴張,而在於順應時代需求,不斷創新求變。如今在邁向新發展階段的香港,在全球金融、貿易、高教、整體競爭力等範疇的排名不斷上升,這是香港「硬實力」的體現。而書展作為文化盛事,發揮了促進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角色,也是說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的重要平台,是香港「軟實力」的重要載體。各界期待,能有更多的積極舉措,讓香港書展的「書香」,飄向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