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社評/傳承嶺南文脈 弘揚愛國精神

時間:2025-05-23 05:01:23來源:大公报

  「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昨日在香港會展中心拉開帷幕,這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大文化盛事。今次展覽展出的一百多幅名家經典作品,濃縮了一個多世紀以來廣東美術的重要成就,觀眾在欣賞嶺南畫派獨特藝術之美的同時,也能體會到作品體現的家國情懷及粵港兩地的文脈相連,這對當下香港如何實現創新發展、發揮好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角色,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華民族能夠在五千年歷史長河中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其密碼就蘊藏在一脈相承的文化脈絡裏。而嶺南文化、嶺南畫派,正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

  廣東是中國最早「開眼看世界」的省份,是近代史上中國革新求變的前沿陣地。在商業貿易、文化交流方面,廣東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在藝術領域,廣東也是一貫勇立潮頭。19世紀中後期開始,粵籍藝術家紛紛經由香港奔赴海外,積極探索將中國傳統美術與西方現代美術共冶於一爐的創新審美,並於上個世紀初開創出以「折衷中西、融會古今」為宗旨、具有鮮明藝術風格的嶺南畫派,影響深遠。

  在抗戰年代,廣東藝術家以刀筆為槍,以藝術為載體,創作出一系列反映中國人真實生活及堅強抗戰意志的作品。廣州淪陷後,不少廣東藝術家來到香港繼續創作,以藝術喚醒民眾的精神覺醒,對鼓舞中國人民浴血奮戰並最終取得偉大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香港因此成為連接內地與海外的文化樞紐。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後,粵港藝術家接續嶺南畫派的創新精神,形成了多元繁盛的新時代嶺南文化特色。

  今次大展涵蓋了高劍父、關山月、黎雄才等嶺南畫派名家大師的代表作,這不僅是一場藝術的盛宴,也是一次超越時空的對話,讓我們從百年丹青中,了解到民族文化的薪火相傳,感受到嶺南畫派對中華美學的堅守,重溫烽火歲月中老一輩藝術家們「以藝報國」的赤子丹心,感悟粵港兩地血脈相連、同舟共濟、同氣連枝的深厚情誼。

  「周雖舊邦,其命惟新」。展覽以「其命惟新」為主題,深刻寓示了文化傳承和兼容創新的辯證關係。香港進入「一國兩制」實踐新時代,也要以「其命惟新」的姿態,回應時代命題。在「十四五」規劃下,香港致力打造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需要全力發揮「一國兩制」下香港「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傳承中華文明底蘊、匯聚世界文化精粹,讓中國藝術的壯麗河山,通過香港藝壇走向國際舞台。而在藝術創作方面,堅持在守正中創新,在開拓中前行,讓嶺南畫派在新時代發揚光大。

  今次大展吸引了社會各界高度關注,行政長官李家超、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鄭雁雄及廣東省委有關領導擔任開幕式主禮嘉賓並致辭。李家超在講話中提出「三點期待」與藝術界共勉。包括以文脈為舟,深化粵港藝壇共融,共建人文灣區;以創新為筆,拓寬藝術對話視野,善用創新手法和藝術科技,推動跨界融合;以民心為橋,厚植中華文化認同根基。

  今年是抗戰勝利八十周年,特區政府籌劃了一系列紀念活動。今次大展作品中,很多以抗戰時期的救國救亡為主題,是別開生面的愛國主義教育,這使得今次大展具有特別意義。特區政府已成立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並每年舉辦「中華文化節」活動,讓香港社會各界特別是年輕一代沐浴在濃厚的藝術氛圍中,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傳承愛國精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