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社評/加強職專教育有利緩解人手荒

時間:2023-06-03 04:02:17來源:大公报

  政府擬為運輸、安老、建造業輸入外勞,引起不少爭議。勞工組織直指香港的勞動人口佔總人口比例不高,現時的人手荒其實是「假短缺」,應通過加薪吸引年輕人入行。且不論有關意見正確與否,可以肯定的是,依靠輸入外勞未必是長久之計,更不用說還存在住房等配套不足的現實問題。教育局推出「先導計劃」,讓中學生同時參加文憑試並取得職專教育文憑,為有志應用科目的年輕人提供銜接課程,有利人盡其才,有利緩解「人手荒」問題。

  職業教育不受重視,早已引起各界的關注。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昨日聚焦本港職專教育發展,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指出,財政預算案提出為期兩年的先導計劃,中學生可在現行文憑試框架下,同步修讀職專教育相關課程,並在修畢課程後,同時取得文憑試證書及資歷框架第3級的職專教育文憑,拓展他們的職業教育升學出路,職訓局正在試點,並與相關學校探討落實細節。

  這個「先導計劃」,反映了政府有關教育改革的思路。這些年來,香港不少教育機構升格且擴大招生,大學學位大幅增加,副學士和高級文憑也可接續大學教育。一些家長想方設法送孩子去海外讀書,務必拿一張「沙紙」回來。現時香港超過一半的中學生有機會讀大學,這大大提升了香港的教育水平,誠為好事,但大學生多了,願意進入安老、建造等行業的人就少了。香港司機「老年化」現象常成為話題,原因也是年輕人不願從事這一艱辛的行業,這就呈現了香港「人手荒」的另外一面。

  有作家早前撰文,指有朋友在疫情期間開餐館,生意不錯,香港於年初復常後,本以為可以大展拳腳,不料廚師被別的食肆大幅加薪挖走了,廚師搶手也造就了更好的薪酬待遇,可能比一般的大學畢業生收入更高。

  大學生過剩的問題並非香港獨有現象,內地作家余華早前提到某企業招工,應聘者都有大學文憑,更有碩士生和博士生,而這一類的工作,過去的大學生根本看不上眼。他認為大學生應該「脫下孔乙己的長衫」,放下架子,不要自以為文化人就挑三揀四,應該腳踏實地,從基層做起。

  其實,就算大學生願意從事基層工作,也意味着時間和金錢的損失。這一事實反映出,香港在教育方面不能一味追求高大上,而應該增加職業培訓。對年輕人來說,應該根據自己的天賦、特長、興趣去選擇教育和未來的職業。並非每一個人都必須讀大學或適合讀大學,如果在中學階段就有職業規劃,做好教育銜接,好過千辛萬苦拿到大學文憑後卻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只會虛擲青春年華。

  天生我才必有用。人才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搞發明創造、做醫生律師的是人才,好的廚師、髮型師、紮鐵工人同樣是人才,是香港目前最需要、最搶手的勞動力。至於中途停學轉為職業運動員的張家朗等體育健兒,更加是人才。在任何一個社會,在塔尖的精英總是少數,大多數人從事的則是一般基層工作,並不需要很高的文憑和學歷。

  香港社會需要改變重文憑輕應用的風氣,特區政府應該為年輕人提供更多的職業培訓機會,鼓勵更多年輕人「脫下孔乙己的長衫」,腳踏實地,發揮才幹。畢竟,最合適的職業,就是最好的職業。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