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為害香港二十六年,昨日終於結束亂港的歷史。但直到覆亡的最後一刻,這份報章還不忘造謠本性。一方面大打「悲情牌」,將倒閉原因歸咎政府拘捕;另一方面又在「作故仔」,自我美化成「自由鬥士」。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恰恰相反,它絕非一間正常的媒體,而是一個乞求外國制裁香港、勾連外力破壞香港、撕裂社會毒害香港的煽動機器。《蘋果》有今天的下場,沒有半點的「冤枉」!
昨日《蘋果》據稱印了一百萬份,有人就此而稱,《蘋果》之死「不是不受市民歡迎、不是辦得不好,而是被政治打壓」;一些所謂的「傳媒學者」也出來「感慨」一番,稱「香港少了一間敢言媒體」雲雲。這些言論背後有何目的暫且不論,但其邏輯卻是站不住腳的。試問,如果「受歡迎」,又豈會年年巨虧?如果「辦得好」,又豈會一再觸犯法律?而違法又豈能用「敢言」作為藉口?
說《蘋果》害港,絕非一句政治口號,而是鐵一般的事實。
第一,是誰煽動香港街頭黑色暴亂?黎智英長期抱着反中亂港的立場,屢屢邀請外力干預香港事務。修例風波導致血腥的黑色暴亂,從頭到尾,就是《蘋果》一手煽動而成。製造驚天謊言,煽動仇視警隊,醜化中央及特區政府,撕裂香港社會,甚至美化極端暴力行為。國安法出台後,黎智英仍不收手,還在叫囂「圍堵」、「制裁」國家及香港。如此言行,還能稱得上是「正常」媒體?
第二,是誰乞求美歐制裁香港?《蘋果》長期以來都在鼓吹西方制裁,2019年更是刊登了數百篇新聞及評論,要求美英及歐盟制裁香港。結果到了2020年,香港就成為美國制裁的犧牲品,香港失去關稅地位,貨品被迫要承受嚴苛的關稅待遇,港人由此面對數以億計的損失,乃至無法估算的國際聲譽損害。天底下豈有這樣禍害自己國家的傳媒?
第三,是誰毒害了香港社會風氣?從成立的那一天開始,該報就以賣弄膻色腥為特色,從出錢叫陳健康嫖妓,捏造「致癌」新聞,乃至做大各類鼓吹挑戰道德底線的行為。尤其惡劣的是,利用各種包裝,千方百計將「反共」意識灌輸到香港社會,甚至堂而皇之進入校園,毒害學子仇視自己的國家和民族。香港社會極端思維盛行,「港獨」橫行,《蘋果》為禍最甚。
《蘋果日報》根本就不是正常的媒體,而是外國勢力的政治代理人,是煽動暴亂的政治「大台」,是製造謊言撕裂社會的宣傳機器。將原本繁榮穩定和諧的香港,弄得滿目瘡痍,將香港原本嚴謹求真的傳媒生態,弄得烏煙瘴氣。所有這些,換作在美西方國家早就被取締一百次,哪能允許存在26年之久?如今倒閉,完全是多行不義、咎由自取,這是製造再多謊言、再「扮可憐」也改變不了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