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逸興壯思 飛越深藍 ─從山東艦航母訪問香港憶起\方友德

時間:2025-07-20 05:01:46來源:大公报

  上圖:中學生在錨泊於維多利亞港的山東艦飛行甲板上合影。\新華社;左下圖:殲-15艦載機在遼寧艦上滑躍起飛。\新華社;左中圖:7月4日,錨泊在香港的山東艦。\新華社;右下圖:首航試驗中的中國海軍福建艦。\新華社

  一

  7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母艦山東艦,導彈驅逐艦延安艦、湛江艦及導彈護衛艦運城艦組成的航母編隊,開始在香港震撼亮相,寰宇矚目,海嶽歡騰。

  山東艦是我國完全自主設計的航母,長度有3個足球場相連(315米),寬度75米,甲板有兩個足球場面積(1.5萬平方米),排水量近7萬噸。

  訪港5天中,成千上萬香港同胞從山頂、高樓、海濱以及登上艨艟巨艦甲板遠觀近察,親切撫摸。站在碼頭邊抬頭仰望,這龐然大物像座移動的鋼鐵宮殿,船體比20餘層的高樓大廈還要雄偉高聳。甲板上有超過36架殲-15戰機整齊排列,待命出擊。艦上有3600多個房間,住着指揮員、艦員、飛行員及通信、醫務、維護、食堂、管理、海水淡化等後勤保障人員。其中有多位女性官兵。話務班10名女兵一天最多處理3000餘次電話。她們與男兵一樣要完成高強度訓練,大都是百裏挑一的高學歷颯爽女傑。

  我看過一個航母視頻,飛行員從甲板彈射起飛,戰機像離弦的箭衝上藍天。那一刻,我已經思潮澎湃,熱淚盈眶。

  翻開中國近代戰爭史冊,兩次鴉片戰爭,甲申中法海戰,甲午中日海戰,中國均以失敗告終,從而被迫與列強簽訂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國的失敗都與沒有強大的海軍相關。中國有漫長的海岸線,有遼闊的藍色國土和海洋資源。當代世界,海軍領屬權的競爭,已成為國家實力、國際地位的重要標誌。

  二

  為了紀念中法馬江海戰,我曾含淚撰寫一篇《馬江怒海 昭忠之魂》的祭文,發表後收入拙著《青春作伴好還鄉》書中。

  當我來到羅星塔下,憑欄臨海,前朝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怒海鏖戰,如在昨夕,浮上腦際。「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在這馬江海底,還有多少艦炮沉沙,等待打撈磨洗﹔還有多少忠骸沉魂,等待祭奠憑弔!

  1884年7月12日,法國政府進軍台北未果,向清朝政府發出「通牒」:必須在7天內「撤軍」、「賠款」,否則將佔領福州馬江港口作為「擔保品」。接着便派出軍艦,以「遊歷」參觀之名,陸續開進馬江港內。清廷為了議和,不僅要求海關「隆重接待」,而且下令福建水師各艦:「不准先行開炮,違者雖勝亦斬。」對峙月餘,福建水師處於法艦圍困狀態,情勢十分危急。福建水師官兵紛紛請纓求戰,以求自衛,得到回覆仍是:「無旨不得先行開炮,必待敵船開火,始得還擊。」無異要求福建水師坐以待斃。

  是時進入馬尾港的法國軍艦有10艘,火炮77門。中國軍艦有11艘,但大部分為木頭製造,沒有裝甲保護,火炮也只50餘門。

  8月23日中午,法國軍艦派員通知開戰時間。福建海疆大臣張佩綸聞報大驚,命令精通法語的福建船政工程師魏瀚乘船前去法艦,告知中國尚未準備好,要求次日開戰。而法軍司令孤拔卻下令向魏瀚來船開火。當天中午,中法馬江海戰爆發。

  馬江海戰歷時近30分鐘。福建水師9艘軍艦被法軍開炮擊沉,兩艘也因重創而自沉。據不完全統計,福建水師陣亡將士逾700人,從江裏撈出400多具遺體。

  日暮時分,殘陽如血。炮聲已歇,硝煙未散。漫江都是斷檣折桅,江面密密麻麻地漂浮着英雄的屍體和破碎的船板,浪花流不盡的是中華淚,民族血!

  滾滾「閩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中法海戰開始,法艦密集炮火對準中國「揚武」號旗艦。「揚武」管帶受傷乘艇離艦,駕駛官挺身而出,駕艦左閃右避,並指揮開尾炮精準擊中法國旗艦司令台,斃敵6人,司令孤拔負傷。「揚武」號後遭法國魚雷艇圍攻沉沒。

  振威號也遭三艘法艦圍攻,彈痕纍纍已經傾斜,管帶許壽山率全艦官兵開足馬力衝撞敵艦,中途鍋爐中彈爆炸,船沉瞬間,許壽山從容拉開引繩,轟然射出最後一炮。

  福星號管帶陳英,在炮彈紛飛的甲板上指揮開炮。身邊衛士對他說:已有軍艦向上游撤退,我們是否也退?陳英怒目圓睜斥說:「男兒食祿,當以死報,今日之事,有進無退!」

  馬江海戰是一部沉重的戰史,是役各艦管帶(艦長)力戰陣亡者有許壽山、陳英、林森林、葉琛4人。4位艦長都是馬尾船政學堂培養出來的海軍軍官,同時皆為福州鄉親,個個臨危不懼,滄海橫流,盡顯英雄本色,所有福州人民無不為之驕傲和崇敬。

  三

  2005年4月5日,清明節,我的一位金門籍遠房堂叔,退役後來福州探親訪問。我陪同他們伉儷到馬尾,在羅星塔下參觀中法馬江海戰遺址,近代海軍博物館、馬尾造船廠,最後一起來到供奉中法海戰中罹難將士靈位的昭忠祠。

  昭忠祠坐落於馬限山東麓,背後群峰蜿蜒,猶如旌旗起伏。幾門當年的岸炮靜立於江風之中,700多個幽靈的怨氣令人錐心刺骨。祠堂中有當年管帶、水兵、醫生到伙夫、僕人、舵工的靈位,這是馬江海戰慘敗最為令人痛心的人證與物證。他們或是武將文士,或是市井草民。戰爭爆發那一剎那,或許同仇敵愾,或許驚慌失措,或許慷慨迎敵,或許血濺江中。然而,半個小時之內,所有的人都被鎖定同一個結局,猛烈的炮火炸斷了他們人生的無數可能。從此,他們只能永遠地定格在這裏,日夜聆聽馬限山的松濤,仰望暮色中的羅星塔。

  我發現堂叔對這段銘刻着民族奇恥大辱的前塵往事十分痛心,對大陸把這些英靈供奉得如此尊崇十分讚賞。他仔細地觀摩展廳裏的沙盤、地圖、照片、拓片,認真地讀念着祠堂裏的一副副對聯。接着我們又一起來到馬江海戰烈士陵園,墓台上有圓頂雕花四柱石亭,亭中墓碑上兩行大字:「光緒十年七月初三日 馬江諸戰士埋骨之處」。馬限山下的大墳長49米,寬近11米,高1米左右。墳中的屍骨分左中右3排,上中下3層。長方形的墳墓是一個略帶弧形的平面,狀如軍艦甲板。因為正值清明,台前石階上放着許多群眾祭奠的鮮花和花環。我與堂叔伉儷趨前三鞠躬後合影留念,表示兩岸同心祭奠先烈的虔誠。堂叔這時無限感嘆地說:「一個國家沒有強大的海軍就會受人欺凌!」

  四

  2012年,當我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橫空出世,中國人不分男女老幼倍感自豪。

  昔日滄海橫流,列強恃堅船利炮,裂我國土;今朝巨龍昂首,寰球驚看東方大國。遼寧艦初試鋒芒,破解百年之沉寂,開啟進軍深藍之序曲。

  曾記十餘年前,遼寧艦航母上,殲-15戰機完成歷史性起飛時刻,一個標誌性手勢動作(航母style)走紅網絡,風靡全國。這就是艦上指揮員以半蹲姿勢,右手蜷縮伸出食指和中指,指向飛行甲板前端。這個動作是「允許起飛」的信號。這個簡約而富有力感的手勢引起全國成千上萬青少年的模仿。一位外國記者疑惑不解。我向他解釋說:如果你們到過馬尾昭忠祠,了解我們這段被侮辱和被損害的慘痛歷史,你就能夠理解中國人為什麼那麼渴望擁有自己的航母了呀。

  一支強大的海軍,關乎國運興衰,深藍之路,承載民族復興夢想。山東艦繼踵而起,鑄造完美之肌體,展示自主之實力。而近日網上又傳來佳訊,福建號航母即將入列出征,排水量近9萬噸,從航母滑躍邁入電磁彈射時代,單日艦載機出動可達300架次。鋼鐵甲板的延伸,丈量着一個民族向海圖強的足跡。當電磁彈射的藍光劃破海平面時,中國海軍已駛向更遼遠的深藍。

  三艦成軍,如定海神針,擎天砥柱,拱衛萬里海防。鐵甲犁波,劈開千重巨浪,銀鷹嘯日,刺穿九霄雲裳。

  我曾請教名家,此艦非在福建船廠建造,何因大名叫「福建」號?承蒙分析,一為中法海戰甲申之殤,就在福建馬江,含有百年恥辱今朝洗雪之意;一為寶島台灣,於今尚未回歸,警懾島中少數蠢蠢欲動數典忘祖的不肖之徒。誠哉斯言!偉哉中華!

  向深藍進軍,決非一朝一夕之功,乃幾代志士嘔心瀝血,蹈海圖強,始得圓夢今朝,鑄就海上長城。賡續前輩榮光,民族精神相傳,長風破浪直驅深藍,人民海軍英勇威武,守護國泰民安,捍衛天下和平。我欲因之逸興遄飛,豪情萬丈,呼朋喚友,金樽對月。老夫聊作少年遊矣!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