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六千億「明日大嶼」事在必行勿再蹉跎

時間:2019-03-20 03:17:14來源:大公報

  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昨日召開記者會,公布「明日大嶼願景」交椅洲一千公頃人工島等項目的工程造價估算為六千二百四十億元。

  就有關數字,黃偉綸詳細解釋了每一個工程項目的支出,如交椅洲建人工島二千五百億、欣澳及龍鼓灘填海三百四十億、交通幹道及鐵路等基建項目二千七百多億,等等;而項目完成後,可提供賣地收入九千七百四十億至一萬一千億元。

  毫無疑問,工程成本造價是自去年十月特首林鄭月娥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願景」計劃以來各方關注的焦點所在,反對派議員以「倒錢落海」、「掏空庫房」作為反對理由,也有部分團體、市民認為「遠水難救近火」,不如先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建屋更為實際。因此,可以想像,「明日大嶼」造價一出,必會引來各方的熱烈討論,反對派昨日已指賣地收入不可能如此可觀,質疑政府「報大數」。

  在這裏必須指出的是,工程造價多寡,並不是「明日大嶼願景」的焦點或核心所在。「明日大嶼」的焦點是為本港開闢新的土地來源,長遠解決房屋供應特別是公營房屋「排大隊」的問題。如果確定了本港現有土地不足的問題無法解決,那麼,「明日大嶼」就是事在必行的唯一選擇。

  事實是,長期以來,土地不足、房屋短缺,已經成為制約本港發展和製造社會矛盾市民怨氣的根源所在。當然,眼前本港並不是每一寸土地都已經用盡,但是,收回棕地農地要面對村民反對和貨運物流業的重置問題,發展郊野公園和環保團體打官司最少要打個三幾年;就算收回部分高球場用地,一來挹注作用有限,二來也要背負破壞本港營商環境的惡名。如此與其曠日持久、左支右絀、爭論不休,倒不如「從無到有」,向大海要地,利用大嶼山對開遼闊的海域開發出一片新天地來,從根源上解決本港最少二、三十年的用地問題。

  據最新數字,交椅洲人工島填出一千公頃土地後,可以提供十五至二十六萬個住宅單位,當中七成、即十萬五千至十八萬二千伙為公營房屋,相等於目前正在進行和規劃中的古洞北、粉嶺北等四個新市鎮的公屋數目,真是立竿見影,「一填救全家」。

  而在明確了「明日大嶼」的必要性以後,可行性包括工程造價當然也是重要問題,不能「我話OK你哋信就得啦」。不過,工程造價是一個專業問題,應該要交由相關專家團體、顧問公司開展可行性研究和論證,而這裏面,成本控制是關鍵,近年本港多項重大基建工程均出現大幅超支,情況是嚴重的,不僅加重納稅人負擔,亦令特區政府的施政能力和管理成效蒙羞。同樣,工程質量和監管責任也是當前本港重大基建工程中的突出問題,當局必須正視和解決。

  發展局下周將會到立法會申請五億多元前期研究等撥款,希望反對派議員以全體港人利益為重,勿以政治理由作出阻撓和拖延。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