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燃眉之急/中東現「搶雲大戰」爭人工降雨

時間:2022-08-30 04:24:57來源:大公报

  圖:阿聯酋執行「播雲」人工降雨計劃的飛機。\網絡圖片

  【大公報訊】綜合《紐約時報》、《衛報》、BBC報道:隨着中東和北非地區乾旱加劇,這些地區的國家正展開搶雲大戰,加快在人工降雨方面的投入,通過使用各種催化劑和技術,試圖從天上的雲朵裏「擠出」更多的雨水。各國上空漂浮的每一片雲彩,未來都可能是戰略資源。

  伊朗多年來憂心其他國家搶奪本國的珍貴水資源。早在2018年,伊朗革命衛隊高級軍官賈拉利就指責以色列和其他國家,「偷竊伊朗的雲和雨」。《紐約時報》指,這個「其他國家」就是阿聯酋。

  中東北非地區19個國家中有12國雨季平均降雨量不足10吋,在過去30年裏降雨量減少了20%。多國政府正嘗試一切方法尋找淡水水源,而人工降雨被視為解決燃眉之急的最快方法。阿聯酋和沙特等富國已投入了上億美元,摩洛哥、埃塞俄比亞、伊朗等國建立了人工降雨項目,還有其他國家躍躍欲試,希望保證在鄰國把天空的水分「擠乾」前,獲得公平的雨水配額。

  阿聯酋人工降雨準軍事化

  阿聯酋無疑是區內人工降雨的佼佼者。早在20世紀90年代,阿聯酋就認識到,水資源與石油和天然氣儲備一樣重要,才能保證該國的波斯灣金融中心地位。

  經過20年的努力,阿聯酋國家氣象學和地震學中心主導的人工降雨計劃已經準軍事化。每天有九名飛行員待命,只要出現理想的天氣狀態,他們隨時可以衝上雲霄,進行降雨計劃。高級飛行員紐曼表示,「我們需要24小時待命,就住在距離機場30至40分鐘路程的地方,一旦抵達機場,25分鐘內就可以上天。」他說,如果出現多個降雨雲,中心將派出不止一架飛機。

  阿聯酋目前使用兩種催化劑,一個是傳統的碘化銀,另一個則是由迪拜哈利法大學研發的專利材料,該納米技術材料據稱更加適應波斯灣炎熱乾燥的氣候。阿聯酋人工降雨項目負責人表示,人工干預幫助阿聯酋年降雨量增加了至少5%。

  沙特則於8月開始了二期人工降雨項目,降雨範圍從沿海地區擴展到西南高原地區。另據報道,伊朗在今年6月實現了人工降雨雷達技術的本土化替代,伊朗媒體稱其為技術突破。

  部分地區降雨量超出預期

  人工降雨已經有75年歷史,但這項技術的有效性仍然存在爭議,尤其是在高昂的投入是否能真的帶來足夠雨水問題上。此外,該項技術帶來的實際降雨量也難以預測。世界氣象組織最近的研究也指出,「人工降雨實際帶來的降水範圍,在0%到20%之間。」

  該技術的另一個爭議,在於資源分配。因為一旦對某個地區的雲層實施了人工降雨,當這些雲飄至其他地方的時候就無雨可下,變相剝奪了另一個地區的資源。哈佛大學應用物理學家基斯說,人工降雨就像拆東牆補西牆,肯定有贏家和輸家。

  人工降雨也可能引來災難,降雨量超出預期。美國氣象學會曾在聲明中指出,由於風會改變方向,讓雲偏離了原定位置,帶來「意外後果」。緬因州科爾比學院大氣科學家弗萊明表示,「你可以改變雲,但你無法讓雲聽從指揮。」2019年,阿聯酋至少進行了185次人工降雨,迎來了罕見的特大洪災。專家表示,人工降雨只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的應急手段,控制碳排和氣候暖化,避免極端天氣發生,才是長久之策。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