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出師不利/美火箭引擎故障 返月首戰遇挫

時間:2022-08-30 04:24:45來源:大公报

  圖:NASA新型登月火箭發射台28日多次遭雷擊。\網絡圖片

  【大公報訊】綜合美聯社、《華盛頓郵報》、《衛報》報道:美國太空總署(NASA)原計劃於29日發射新一代登月火箭「太空發射系統」(SLS),將載着3個假人的「獵戶座」太空船送往月球軌道,邁出重返月球計劃的關鍵一步。然而,發射前48小時倒計時開始後,發射台多次遭遇雷擊,緊接着火箭又發生燃料洩漏和引擎故障,NASA不得不在最後一刻宣布推遲任務。下一次發射嘗試最早於9月2日進行。

  NASA早前宣布,SLS將於當地時間29日早上8時33分至10時33分在佛州肯尼迪航天中心點火升空,執行「阿爾忒彌斯1號」無人繞月飛行測試任務。當天,成千上萬的民眾聚集在發射台附近,希望見證其升空的場景。美國副總統哈里斯也在現場準備觀看發射。然而,當地時間上午8時34分,NASA宣布任務取消。

  28日佛州出現雷雨天氣,發射台多次遭雷擊,為火箭添加燃料的工作被迫推遲了1個小時左右。NASA起初表示雷擊威力不大,不會影響發射。但美媒指出,NASA為火箭添加100萬加侖液態氫及液態氧燃料時發生洩漏,而同樣的位置在今年稍早兩次測試中亦曾「漏油」。隨後,火箭底部4個RS-25引擎之一也出現故障,無法正常降溫。NASA宣布推遲發射時,工程師仍在尋找故障原因。NASA局長尼爾森表示:「這是一台非常複雜的機器,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所有部件必須都正常運轉。」

  周五為下一個發射窗口期

  據報道,「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下一次發射窗口期是9月2日,再下一次是9月5日,但能否抓住時機取決於NASA何時排除故障。美聯社指,「獵戶座」的通信系統也發生故障,一度出現11分鐘的延遲。雖然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但NASA必須搞清楚具體原因。

  「阿爾忒彌斯1號」是「獵戶座」和SLS首次綜合飛行任務,也是美國「阿爾忒彌斯」重返月球計劃的第一步,為NASA時隔50年再次將宇航員送上月球做準備。

   SLS火箭約98米高,在燃料充足時,它重達570萬磅,最高可產生高達880萬磅推進力,比阿波羅計劃的「土星五號」火箭要高出15%,因此被媒體稱之為「最強火箭」。

  「獵戶座」將搭載3個人體模型,分別是被命名為坎波斯(紀念解決阿波羅13號危機的工程師)的男性「指揮官」,以及名為海爾嘉和佐哈的兩個女性人體模型。坎波斯身穿宇航員生存系統套裝,海爾嘉穿着以色列研發的防輻射背心,佐哈則不受保護。這些模型身上均裝有大量傳感器,用於測量任務期間的輻射、溫度等數據。

  若進展順利,美國計劃於2024年將4名宇航員送上月球軌道,並於2025年實現載人登月。另外,美國計劃在繞月軌道上建立小型空間站「深空門戶」,作為將來進行火星探測的基地。

  歐洲航天局參與了「獵戶座」研發工作,這次任務對於歐洲也具有重要意義。這次任務時長42天,主要目標是測試「獵戶座」隔熱罩、維生系統及導航系統等。

  美長期謀求登月「圈地」

  近年中國在太空探索領域成就不斷,2019年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着陸。與此同時,美國提出「阿爾忒彌斯」計劃,企圖拉攏盟友在月球搶地盤。美國於2020年起草《阿爾忒彌斯協議》,聲稱加入其中的國家可以在月球建造「安全區」,變相阻撓其他國家進行正常科研工作。美、英、澳、法等21個國家已簽署協議。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9日表示,外空不是各國角力的競技場,而是合作共贏的重要領域。探索與和平利用外空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應為全人類謀福利。中國一貫致力於和平利用外空,維護外空安全,與各國廣泛開展合作。中方也歡迎更多國家在這方面取得進展。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