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飛行安全

時間:2021-09-14 04:27:33來源:大公报

  圖:飛行安全

  一次史無前例的恐襲,永久地改變了航空旅行。「9.11」前,美國機場通常力求便民,旅客只需提前20分鐘到機場,拎着行李就可直接上飛機。事發後,全球機場都大幅加強安檢措施,旅客須提前兩三個小時到機場,登機口經常大排長龍,安檢時脫掉衣服或者鞋子,取出電子設備,丟棄瓶裝水和打火機等亦變得司空見慣。近年不少機場都引入先進的人臉識別系統,提高安檢效率和準確性,安檢措施必須與時俱進,才能防止類似「9.11」的悲劇重演。

  911後機場安檢爭議:

  全身安檢儀惹私隱安全爭議

  全身安檢掃描儀使用背散射技術,可穿透整個人體,被批評過度赤裸裸地呈現乘客身體影像。另外,輻射線有可能對旅客健康造成危害。

  摸身檢查變「合法性騷擾」

  2017年起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在機場實行新安檢政策,乘客需要接受安檢人員徹底的摸身檢查,其中可能包括胸部及臀部等敏感部位。有人形容猶如「合法性騷擾」。當局強調由同一性別的人員進行檢查。

  空警被揭監視普通旅客

  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從2010年起實施「寧靜天空」計劃,通過分析乘客過往經歷及可疑聯繫,由卧底聯邦空警暗中監視機上普通旅客。據稱,至少數千名美國人被空警監視,大多數都不在恐怖分子或罪犯名單上。例如,坐立不安,出很多汗,身形改變,換髮型等都是被監視的因素。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