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4月30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閉幕。趙樂際委員長主持閉幕會。\中新社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4月30日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下稱《促進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民營經濟促進法規定,國家堅持平等對待、公平競爭、同等保護、共同發展的原則,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民營經濟組織與其他各類經濟組織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市場機會和發展權利。
作為我國第一部專門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民營經濟促進法共9章78條,包括總則、公平競爭、投資融資促進、科技創新、規範經營、服務保障、權益保護、法律責任以及附則。民營經濟促進法第一次將「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寫入法律,第一次明確民營經濟法律地位,第一次明確規定「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政策。」\大公報記者 馬靜北京報道
保障公平競爭 支持牽頭國家重大技術攻關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昨日上午在京閉幕,會議經表決,通過了民營經濟促進法。趙樂際委員長主持閉幕會,在會議完成有關表決事項後作了講話。趙樂際強調,會議審議通過的民營經濟促進法,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重大方針和政策舉措,明確平等對待、公平競爭、同等保護、共同發展的原則,從市場准入、要素保障、規範經營、服務保障、權益保護等方面作出法律規範,對於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發揮民營經濟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意義。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部署要求,認真做好宣傳解讀和貫徹實施工作,營造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
作為我國第一部專門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從「公平競爭」「投資融資促進」「科技創新」,到「規範經營」「服務保障」「權益保護」……對民營企業發展中的重點關切,《促進法》予以積極回應。
定期清理市場准入壁壘
保障公平競爭方面,《促進法》規定,着力健全、完善民營經濟組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制度機制,把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政策和做法確定為法律制度。規定市場准入負面清單以外的領域,包括民營經濟組織在內的各類經濟組織可以依法平等進入;對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定期清理市場准入壁壘、禁止在公共資源交易活動中限制或者排斥民營經濟組織等作出規定。
開放國家重大科研設施
《促進法》強調支持科技創新。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組織在推動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積極發揮作用。明確支持有能力的民營經濟組織牽頭承擔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任務,向民營經濟組織開放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對提供技術創新服務、發揮數據賦能作用、加強技術應用與合作、鼓勵人才培養使用、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等作出規定。
優化投融資環境方面,《促進法》規定,完善制度措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優化民營經濟投資融資環境。明確支持民營經濟組織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工程,對引導民營經濟投資重點領域、完善融資風險市場化分擔機制、提供更高水平投資服務、提升金融服務可獲得性和便利度、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等作出規定。
禁止違法實施收費罰款
加強權益保護方面,《促進法》強調,民營經濟組織及其經營者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經營自主權等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對規範強制措施,禁止違法實施收費、罰款或攤派財物,規範異地執法行為,規範政府履約踐諾,加強賬款支付保障等作出規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負責人表示,出台《促進法》有利於激發民營經濟組織發展內生動力,鼓勵、引導廣大民營經濟組織經營者堅定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中國式現代化的促進者,發揮民營經濟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