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持續惡化/急流肇禍 北半球極端天氣頻繁

時間:2021-07-27 04:24:28來源:大公报

  圖:7月16日,德國科隆遭遇強降雨,出現巨大泥石流。\美聯社

  【大公報訊】綜合彭博社、路透社報道:從德國比利時史無前例的洪災到美國加拿大的高溫熱浪,從中國河南「超千年一遇」的降雨到印度頻繁爆發的泥石流,近期北半球極端氣候發生之多、危害之大,舉世震驚。不少科學家將目光投向了急流(jet stream)這一天氣現象,「如果必須只選擇一條信息對北半球天氣做判斷,那就是急流及其發展方向。」

  急流是一種環繞地球流動的持續氣流,當來自兩極的冷空氣與來自熱帶的熱空氣相遇時,就會產生這種氣流,從而導致下雨和乾旱等氣候現象。伍德威爾氣候研究中心的高級科學家弗朗西斯表示,急流「創造天氣並進行驅動」,它經常呈現出複雜的模式。當急流「向北大幅擺動和向南大幅下降時,就會出現一些不尋常的天氣狀況。」

  氣候暖化致極端天氣更持久

  研究表明,當急流出現時,暖空氣進一步向北移動,冷空氣進一步向南滲透,其結果是在同一緯度上同時出現一連串異常炎熱和寒冷的天氣現象。與此同時,風會減弱,導致極端天氣在同一個地方停留數天或數周,從而出現長時間的降雨和熱浪。

  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各地變暖分布不均加劇了這一情形。目前,北極地區升溫速度約為世界其他地區的3倍,海冰減少意味着海洋正在吸收更多的太陽熱量。而兩極和熱帶之間的溫差梯度變窄可能會削弱急流,使其流速變慢,擺動更為劇烈。這將導致無論是高溫乾旱(與高壓系統有關)還是洪水(與低壓系統有關),都變得更加持久。

  以本月早些時候德國遭遇的超大規模洪災為例,正是因為溫度梯度變小,導致一個本應該自西向東移動的低壓系統被「釘死」在德國西部地區上空,在48小時內帶來了每平方米148升的降雨,而這些地區通常整個7月的降水量僅在80升左右。洪水和泥石流沖垮了房屋和道路,造成170多人死亡。

  研究人員稱,6月下旬開始襲擊美國西部和加拿大的熱浪和山火是氣候變化導致的另一類型的自然災害。通常情況下,地面上的水分吸收了大部分太陽的熱量,並在蒸發時冷卻了空氣。但是北美西北部上空的極端乾旱意味着溫度只能上升,不斷在大氣中形成暖空氣。美國國家野生動物聯盟資深科學家格利克指出,「去年到8、9月才看到這樣極端的森林野火,而現在才7月而已。」

  減排是最實際應對之道

  全球同時出現高溫和豪雨等多種極端氣候,驗證了牛津大學物理氣候科學教授沃林斯的說法,急流「正將不同地區的天氣現象聯繫起來。」萊比錫大學教授、氣象學家夸斯表示,有證據表明,地球每升溫1℃,大氣就能多容納7%的水分。全球平均氣溫已經比工業化前的平均溫度高出約1.2℃。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地球系統科學中心主任曼恩解釋稱,氣候變化的速度已經超過預期,當前氣候學界的模型已不能準確再現急流的變化,「它們低估了氣候變化對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程度。」

  有充分的證據表明,急流在北半球進一步向北移動,在南半球向南移動,這解釋了澳洲南部和智利中部目前正在經歷多年不遇的乾旱。專家指,氣候變暖條件下,未來極端天氣發生的頻率只會越來越高。卡內基科學研究所全球生態部大氣科學家卡爾德拉稱,目前還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現在看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最為實際和緊迫的應對之道。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