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減廢回收 中國成「他山之石」

時間:2019-07-18 03:24:31來源:大公報

  【大公報訊】綜合彭博社、《華爾街日報》及《紐約時報》報道:近日,上海「史上最嚴」的垃圾分類措施,成為大熱門話題。隨着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進程加速,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全球垃圾增量將大部分來自發展中國家。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這是繼去年對「洋垃圾」說不之後,中國在垃圾回收轉型邁出了新的一步,所積累的經驗對發展中國家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全球每天約製造350萬噸垃圾,若以這種速度繼續前進,2100年全球每天將會新增1100萬噸垃圾。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報告《垃圾何其多2.0》顯示,高收入國家的人口只佔世界人口的16%,卻造成了全球34%的垃圾,相比之下,佔全球人口9%的低收入國家,所產垃圾只佔全球的5%。

  發展中國家亦「垃圾圍城」

  然而,隨着低收入國家的工業化進程和城市生活水平的提升,垃圾增量將變得顯著,未來也會成為垃圾產生大國。報告指出,從2018年開始,人類製造垃圾的速度,將是人口增長速度的兩倍多,直到2050年,其中大部分增長來自發展中國家。

  最新調查數據也顯示,目前,90%的低收入國家對固體垃圾管理不當,據保守估計至少有1/3的固體垃圾被送往堆填區傾倒或焚燒。同時,在垃圾回收再利用方面,大部分低收入國家相形見絀。與發達國家1/3的再利用率相比,低收入國家垃圾回收利用率僅有4%。

  此外,發展中國家還面臨成為發達國家「垃圾殖民地」的困境。根據世銀報告,富裕國家向低收入國家所出口的垃圾中,只有10%真正被回收加工。90%的垃圾被燒毀或拋棄在非法垃圾掩埋場,造成環境污染。當地回收業者業務蒸蒸日上的同時,也製造了傳染病病源、引發當地居民肺部疾病或動植物死亡。

  因此,這些國家能否建立正式的垃圾回收體系,對於管理全球的垃圾,並將其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至關重要。

  「互聯網+」 垃圾分類新時尚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每年產生2.2億噸城市生活垃圾。去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指示上海開始進行垃圾分類,當時他站立的一間辦公室內擺着四個垃圾箱模型,他說:「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

  《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是中國首項實現管理區域及對象全覆蓋的垃圾分類法規,任務相當艱巨,因為上海每年產生的垃圾超過900萬噸。明年,中國準備在北京、廣州等46個大城市開始實行垃圾分類制度,2025年在全國城鎮鋪開。

  值得指出的是,高科技在這次垃圾回收轉型中功不可沒,「互聯網+智能分類」成為中國的新嘗試,也讓不少人看到商機。在上海,「互聯網+垃圾回收」已成為創新標桿項目,幾乎一夜之間,就冒出了近20家垃圾代扔服務公司,民眾可以網上預約相關服務。《環境大作戰》等垃圾分類主題的手機遊戲下載量增加,這些遊戲採用卡通界面設計,引導玩家把各種垃圾扔到正確桶內。

  北京則嘗試在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上實現兩網融合,利用人臉識別等技術,協助垃圾智能分類。在北京西城區新風街一號院,民眾需要「刷臉」扔垃圾,做好垃圾分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日常用品。

  培養公眾意識是第一步

  《華爾街日報》指出,上海對垃圾桶採取行動,正值中國努力擺脫空氣、水和土壤被有毒物質污染的形象。彭博社評論認為,上海讓民眾在社交媒體、小區和家裏考慮和談論垃圾問題,這已經是了不起的進步。上海市政府表示,全市共舉辦垃圾分類培訓1.3萬餘場,完成入戶宣傳680餘萬戶。對其他發展中國家來說,這也是一個經驗,即創建現代垃圾管理制度的第一步是教育公眾,培養一種意識,垃圾的回收利用是公民的集體責任。

  另外,中國從去年開始實施洋垃圾禁令之後,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紛紛跟隨,迫使發達國家重新考慮垃圾處理的戰略。中國的垃圾分類回收新計劃,完全可以成為一個範例,不僅對發展中國家有示範作用,也將惠及全球。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