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民進黨當局極力阻撓兩岸民間交流,但兩岸往來、合作已經成為台灣民眾生活和工作的重要部分,兩岸民間交流是無法切斷的。圖為在福州舉行的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的福馬「同城生活圈」展區。\中新社
台灣當局領導人賴清德上台滿一年之際,兩岸關係未見緩和,其「520」講話、對外專訪與兩岸談話風格卻出現微妙變化。原本外界高度關注賴清德是否會在「520」講話中再次拋出「互不隸屬」或「境外敵對勢力」等挑釁論述,然而演說內容卻異常「安靜」,不僅避談兩岸關係,還拋出朝野和解的橄欖枝。
有分析指出,中美新一輪角力的形勢出現重大變化,使賴清德在「520」講話中不敢出言挑釁大陸。
【大公報訊】綜合環球網、中通社及台媒報道:5月20日,賴清德上台滿一年,多項民調顯示其支持度創新低,施政不滿意度創新高。今次「520」,賴清德似乎有意藏起「好鬥」的個性,不再像過去那般出言挑釁,全文未提及兩岸議題。外界想問的是,為何這個「務實『台獨』工作者」「大陸敵國論者」,突然變乖了?
輿論分析指出,促使賴清德最近連串轉向的,是中美新一輪角力的形勢出現重大變化。首先是美國在中美關稅談判率先作出讓步;接着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總結與中國的日內瓦經貿會談時,語出驚人地表示談判成果有利於「統一與和平」。此話一出,台灣輿論嘩然,恐怕也給賴清德本人帶來極大震撼。他之後就急忙否認自己的「脫中入北」說,還補上一句「布局全球也包括大陸」。
與此同時,美國《外交政策》雜誌也在5月初刊出文章,直指特朗普政府應「約束台灣」,避免因為賴清德近期的言行把美國捲入潛在衝突。面對外部如此巨大壓力,賴清德見形勢不對,也不得不在就職一年這段期間「低調做人」,不再強硬挑釁,暫時避談「新兩國論」與「敵國論」。
然而,言談與行動是兩回事,不說不談,不見得就不會做。大陸涉台學者指出,賴清德在就職周年演說中,全篇未提兩岸,是30年來極為罕見的現象,正顯示其不願也不敢正面處理兩岸議題。不過,賴清德此舉並非改變立場,而是低調行事,伺機而動,對「台獨」議程的推進只是轉入暗處,「只做不說」。兩岸還是會在「台獨」分裂與反分裂分歧中發展,這是未來三年可以預想的前景。
大陸有學者指出,最近中美貿易談判達成共識後,特朗普一句「這有利於統一與和平」,更是讓民進黨支持者崩潰和心碎。「倚美謀獨」成泡影,「棋子」變成「棄子」的擔憂情緒不斷蔓延。島內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台海危機前所未有,而美國對台灣的支持和島內對美信任也前所未有的低。台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呼籲賴清德「不可自以為是,獨斷專行」,「穩定兩岸局勢,安定民心士氣,才能有效因應當前的國際變局」。台灣媒體人陳國祥大聲疾呼,世界已進入「大交易」時代,賴清德不能再故「獨」自封。
另據大公報記者蘇榕蓉報道:台北教師陳奕婷向大公報表示,此前民進黨當局宣稱「台美關係穩如泰山」、「台美關係史上最佳」,但近期特朗普「有利統一論」的表態讓賴清德的「美」夢徹底幻滅。說到底,台灣對美國而言就是一枚可用可棄的棋子。
台胞促回歸「九二共識」正軌
台中市民張立齊表示,賴清德所謂「公司論」和「兩岸對等論」本質上就是對「兩國論」的包裝,從「明獨」轉為「暗獨」。奉勸賴清德應放棄「台獨」回頭是岸,玩「兩面手法」是枉費心機,注定失敗。
台灣政治大學博士生馮寧默表示,賴清德「520」講話迴避兩岸議題,是其陷入壓力和焦慮的體現。一方面中美貿易談判達成初步成果發布,特朗普所謂的「有利統一論」震撼台當局;另一方面,大陸武器裝備亮相印巴衝突,其優秀的性能令台當局焦慮。賴當局應正視大陸的實力,回到「九二共識」的政治框架,才能實現兩岸同胞的共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