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芯片巨頭台積電最新年報顯示,中國大陸子公司與美國子公司的表現有如天壤之別。去年大陸南京廠盈利高達近260億元(新台幣,下同),累計從2021年至2024年,南京廠共盈利804億元;而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去年則虧損近143億元,累計從2021年至2024年,亞利桑那州新廠已虧損超過394億元。台灣輿論指出,美國工廠是台積電「最燒錢的海外廠區」。此外,台積電日本和歐洲的子公司也都虧損。日本子公司JASM去年虧損43.75億元,過去3年累積虧損79.33億元。歐洲合資的子公司去年則虧損5億多元。
由此可見,台積電在台島以外的投資布局中,中國大陸子公司的表現最亮眼,可謂一枝獨秀,再次反映中國大陸市場的重要性。而台積電美國廠業績不理想,但台積電仍大幅加碼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令外界憂慮台積電的未來發展充滿變數。
其實,對於台積電美國廠持續虧損,外界並不感到意外。早在2021年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已直言「在美國生產的成本非常高」,後來又進一步指出「美國芯片製造業沒有擴張和成功所具備的條件,到美國投資芯片製造是浪費且徒勞之舉。」島內輿論也指出,在美國設置晶圓廠,成本高昂,導致利潤降低,是台積電面臨的問題。相較於在台灣設廠,土地、人力成本較低,在美國設廠的成本是台灣的幾倍,但台積電卻不能大幅提高產品的價格,擔心影響競爭力。據說,巴菲特旗下的巴郡近年已減持大部分台積電股票,似乎並不看好台積電的未來發展。
台積電在2024年年報裏也列舉了多項新建廠可能面臨的風險,包括擴廠計劃造成成本增加、於多個境外據點建立各類原物料供應鏈、對台積電維持現有生產力及製造效率的影響;工人短缺、材料供應鏈中斷及興建工程問題都可能使建廠時程受到延宕,可能進一步令台積電承擔大幅增加的成本,以及無法達成原定產能擴張計劃等。
台積電明知赴美投資不符合經濟成本,仍投美國政府所好,近年累計投資1650億美元,一方面是受到美國政府施壓,另一方面是民進黨當局不僅不幫台積電出頭,還把台積電當成討好美國的「禮物」。相較之下,美國AI芯片龍頭、半導體公司英偉達(NVIDIA)雖然受到美國政府相關政策限制,但仍不願放棄中國大陸市場。
最近在美國特朗普政府禁止英偉達向中國大陸出口H20 AI芯片之際,英偉達行政總裁黃仁勳仍到訪北京、上海,並表示希望繼續與中國大陸合作。他說,作為深耕中國大陸市場30年的企業,英偉達與中國大陸市場共同成長、相互成就,中國大陸不僅是全球最具規模的消費市場之一,其蓬勃發展的產業生態與領先的軟體實力,更成為他們持續創新的重要動力。據統計,中國大陸市場對英偉達的營收佔比曾佔兩成,後因美國相關限制,去年佔比降至15%。
島內輿論指出,英偉達的生存之道對於台灣方面具有很強的啟示作用,再次反映大陸市場不可或缺。
台灣與大陸本就是一家人,同根同源、同聲同氣,大陸AI市場龐大,而台灣是半導體重鎮,兩岸正正可優勢互補、共創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