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力臻完美/「最大誤差值不超過2毫米」

時間:2023-05-29 04:25:17來源:大公报

  圖:高英智在工作室製作模型。

  福州船政歷史流傳於海峽兩岸。幼年時,在台灣高雄的漁船上,高英智就聽長輩聊起過這段過往。沒想到這成為他與福建船政結緣的開始。來福州發展前,高英智偶然讀到一本關於中國古代海上交通史的論著《七海揚帆》,正是這本書使他對航海史產生了興趣,也對大船產生了好奇。

  到福州後,高英智嘗試製作的第一個仿真模型是位於福州馬尾的亭江炮台仿製紅夷大炮。除了查找相關歷史資料和圖片外,他還實地查看了此前在馬尾原亭江炮台出土的兩門清代紅夷大炮。「亭江炮台是標誌着古代江海防炮台向近代轉變的重要實物遺存。烙印在紅夷大炮身上的浮雕鐵字,述說了其鑄造時間、督造官員等重要資料。」

  高英智認真比對分析,在一些參數已經確定的前提下,按比例推算出其餘數據,數易其稿後設計出圖紙。從焊接打磨到刷漆等多個工序流程,每一道工序,他都格外細心。「這是一個不斷研究論證的過程,盡量讓累積後的最大誤差值不超過2毫米。」

  對於歷史,高英智一直保持敬畏之心。撥開歷史的薄霧,高英智說,越是靠近,就越對百年前近代海軍官兵們「艦雖亡,旗還在」的愛國精神心生敬佩。當談及他曾在中國船政博物館看到一本當年船政學子留下的筆記本時,高英智的眼眶紅紅。

  高英智說,當看到筆記本上工整得猶如印刷體的筆記時,他想到國難當頭的那個年代,那個認真做筆記的學生如此認真學習,尋求民族自強之路……腦海中這樣的畫面讓他無比感動。高英智說,「無論資料多麼缺乏,過程多麼艱難,我還是很想把這樣的感動變成圖像、變成模型,向兩岸同胞訴說船政史。」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