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大陸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月子會所越來越受歡迎。\受訪者供圖
「今年的目標就是在福建的泉州市和廈門市分別再開一家月子會所。」人稱「月子哥」的台商周文國滿懷信心地告訴大公報記者。對於去年大陸推出倡導生三孩的政策,他說:「大陸人口基數大,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隨着二孩、三孩政策的推出,將有助於發展月子(孕婦產後護理)產業。」有數據顯示,去年台灣產後護理機構超過一千家,但去年台灣新生兒僅十五萬,而大陸新生兒則超九百萬,月子會所市場規模超過二百億元。由此可見,大陸月子會所市場爆發力強勁。\大公報記者 蔣煌基、張帆
月子會所在台灣地區相當普遍,但這些年台灣出生率低,少子化現象嚴重。反觀大陸,人口紅利巨大,月子會所發展空間廣闊。這正是台商周文國選擇登陸經營月子會所主要原因。
2015年3月,周文國與朋友合夥出資2000萬(人民幣,下同),在廈門開設靜憩軒月子會所。同年10月,大陸全面實施二孩政策。周文國隨後在泉州又開了一家月子會所。2021年大陸推出三孩政策,更堅定了周文國經營月子會所的信心。
智能系統更便利
台式月子會所包括產婦服務、基礎護理、育嬰指導、心理輔導、嬰兒服務、巡房健診;衍生服務內容則有康復訓練、塑性以及嬰兒早教培訓等。一般採用群護模式,新生兒由專業醫護人員集中照顧,與傳統的月嫂一對一照顧不同。
在內部設施豪華如五星級酒店的靜憩軒,整面透明玻璃可看到新生兒在嬰兒室內護理情況。新生兒和媽媽在一起時,需要換尿布可直接呼叫護士,產婦想休息可把孩子交給護士。晚上10點後,孩子由護士統一看護,媽媽可睡個好覺。
最讓周文國得意的是會所內的智能系統。「每個房間門口的燈有八種顏色,每一種顏色代表不同狀態。媽媽一個人在裏面是藍色,嬰兒車推進去是粉紅色,系統同時自動記錄新生兒在媽媽身邊的時間。為了不誤傷新生兒,我們不允許工作人員胸前佩戴胸卡,工作人員進入母嬰室時,智能系統以人臉識別並播報來者姓名和身份。母嬰護理期間的所有數據都會由系統記錄,甚至嬰兒車推動速度、搖晃強度等,也由系統實時監控。」周文國介紹說。
「我們沒有月嫂,全部採用專業護士。」據周文國介紹,按照台灣產後護理規範,月子會所配備小兒科、婦產科醫師,並根據產婦脈象調整飲食結構,並有專人根據抑鬱數值觀測產婦心理狀況。
台商具經營優勢
人性化,是台式月子會所的一大特點。周文國告訴記者,月子會所從嬰兒出生開始記錄孩子每天的成長,並錄下爸爸愛的宣言。待舉行孩子滿月派對時,爸爸需飲下苦瓜茶,採取三種不同的姿勢抱自己的老婆,並與所有的親朋觀看孩子的成長記錄。寶寶的滿月證書是以「聖旨」的形式,用寶寶的小腳丫作為「玉璽」蓋章。
看好大陸月子會所市場的還有上海台商邱雋熹。十年前他已在台灣開設了數家月子會所,後來覺得大陸發展空間更大,於是把事業重心轉向大陸,而首站選擇了上海。
邱雋熹說,隨着大陸民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也不斷提升,尤其不少家庭願意花錢讓產婦和初生嬰兒入住月子會所,從而得到更好的照顧。經營月子會所,不僅依靠硬件裝修,更需要人性化的服務,如產婦的飲食搭配、心理建設、產後康復,嬰兒的日常護理、早期習慣培養等等。相對而言,台商在產婦護理這個領域有成熟的經營理念和經驗,有信心在大陸搶佔先機。而且近年大陸又先後開放了「二胎」、「三胎」,帶來了新一波生育高峰,投資月子會所已成為產業新潮流。
市場規模逾百億
最近邱雋熹在廣東又開了一家新的月子會所。如今其業務遍布上海、蘇州、廣州、重慶、長春等市。近幾年月子會所產業的競爭者也越來越多,使邱雋熹不斷開拓新思路,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以滿足不同地方顧客的需求。
有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大陸月子會所市場規模已突破百億,2020年達到126億元,年增長率達到13.3%。未來在消費升級、認知度提升等因素下,大陸的月子會所將會越來越普遍,驅動行業高速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