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建公營屋引入AI天秤 安全又提速

時間:2025-10-30 05:01:36來源:大公报

  左圖:白田邨重建地盤使用AI天秤。右圖:當人或物體距離天秤的吊鈎七米範圍時,AI天秤系統會發出警示,當工人進入天秤吊鈎三米內時更會被標識。

  【大公報訊】記者肖泓宇報道:房屋委員會目標於未來五年,興建18.9萬個單位。面對建造業勞動力老化的挑戰,房屋署引入AI天秤系統,天秤操作員可在地面遙距操控,省卻攀爬上落天秤的時間,每日可起吊約130次,較傳統天秤操作提效約30%。AI天秤現於白田邨重建地盤使用,今年底擴至東涌地盤應用,若效果滿意,房委會預計陸續在新工程合約引入應用AI天秤系統。

  傳統天秤操作員每日需花費半小時至一小時,攀爬百米高塔進行高空作業。房屋署創新科技總監姚勳雄表示,房屋局與香港智能建造研發中心於去年1月簽署合作備忘錄,建立策略夥伴關係。初步研究成果重點包括AI天秤系統,現已支援地面或室內遙距操控,提升安全與舒適度,並加入AI安全監測、穩定吊鈎及自動路線規劃等功能,令操作更高效安全。

  姚勳雄稱,傳統天秤每日可起吊接近100次,而AI天秤能穩定吊鈎,提升吊運物件時的穩定性及流暢度,加上免卻操作員攀爬上落天秤的時間,每日可起吊約130次,在吊運效率上,較傳統天秤提升約30%

  AI天秤系統還結合了雷射激光與衛星定位技術,能自動識別障礙物,並以人工智能系統自動規劃最佳吊運路徑。香港智能建造研發中心副主任梁浩博稱,AI天秤系統會完整記錄操控過程,收集不同場景的吊運數據,透過人工智能學習和演算法持續改進吊運效率。

  32歲的天秤系統操作員鍾達文,擁有四年操作傳統天秤的經驗,他稱以往每日需攀爬上落天秤,在百米以上的駕駛室內高空工作,在狹窄的環境內解決如廁與用餐。而現在只需在地面的智能駕駛艙內操作,環境舒適安全。

  AI天秤系統亦有助降低工地安全風險,當人或物距離天秤的吊鈎七米範圍時,智能駕駛艙會發出閃爍和警報風險警示。當工人進入吊鈎三米範圍內,便會被標示,操作員可通過通訊系統,警告吊運區附近的工人。該系統更新增如飛行「黑盒」般的運作紀錄,可全面追溯天秤操作員的操作行為。工地系統具備故障保險機制,當信號異常或斷電,能即時停止操作,確保吊運安全。

  白田邨公營房屋重建項目是房委會首個引入AI天秤系統的項目,姚勳雄稱,初步成效理想,計劃於今年底,在東涌第42區公營房屋發展項目應用該系統,以收集更多吊運數據。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