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前日公布《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世界百強創新集群排行榜,「深圳─香港─廣州」集群首次榮登榜首。\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
【大公報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於前日(9月1日)公布《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世界百強創新集群排行榜,「深圳─香港─廣州」集群首次榮登榜首。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選委界議員黃錦輝昨日在電台節目表示,過去數年政府在創科的上、中、下游都有投放,與深圳及廣州的融合亦特別多,預料之後的表現會越來越好,更是反映政府的投資起作用。
他表示,近年本港不少大學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設立分校,正是香港一些科研的轉化點以打入中國市場,整個流程是在香港研發、灣區製造,進入中國市場後,再出海國際,又回到香港融資。
被問到香港有哪些方面應再做多些,他認為香港目前應努力投資人才,特別是很多學生及工程師都因為簽證問題,未必能到美國的院校,當局可積極搶人才,同時當局投資很多在北部都會區,特別是河套區是很重要的接駁點,希望與內地之間的人流、物流、資金流、訊息流可以做快一些。
至於今次排名會否為香港帶來商機,他認為一定會有,因為投資者必須看投資有多少的回報,今次數據出來,反映不同地方政府如何投資、市場有多大等,可更好吸引投資者來港投資。
理大:推動科研成果落地產業
香港理工大學亦對今次排名感到十分鼓舞,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表示,「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於全球創新指數中排名第一,充分展現大灣區協同創新的強大動力。理大將繼續發揮在基礎研究、轉化研究和技術創新上的優勢,通過技術創新研究院積極拓展內地城市布局,推動科研成果落地產業,服務社會經濟發展。我們將與特區政府及各界攜手,培養具備國際視野的創新人才,為香港、國家及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滕錦光續表示,理大一直致力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至今於全球獲批專利超過1650項。至於科學論文發表量方面,理大共有355名學者入選2024年全球首2%頂尖科學家「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或「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足證大學的科研實力備受國際肯定。此外,理大基礎研究實力雄厚,擁有先進科研設施及實驗室,包括「沿海城市氣候韌性全國重點實驗室」及「超精密加工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並於兩個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下設立兩所研究中心。展望未來,理大將繼續深化大灣區協作,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香港及大灣區的創新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