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戴靜文報道:特區政府主導的簡約公屋正在陸續落成入伙,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昨日表示,簡約公屋猶如「快速開動的救生艇」,能夠有效減少公屋輪候時間。她透露考慮將來興建的傳統公屋縮減配套設施規模,例如北部都會區的新建公屋,縮減商場設施,幫助加快建屋進度;同時考慮在傳統公屋物業管理招標,引入簡約公屋的物管模式,鼓勵物管公司與社福機構合作。
屋邨引入簡約屋物管模式
何永賢昨日在電台節目表示,政府為縮減公屋輪候時間,付出不少努力,包括興建簡約公屋。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最新降至5.1年,創七年新低,她形容是仿如「救生艇」的簡約公屋正逐步落成,增加房屋供應見效。她有信心落實今屆政府縮短公屋綜合輪候時間至4.5年的目標。
政府目標在2027/28年度,興建共約三萬個簡約公屋單位,何永賢表示,今年有9500個簡約公屋單位落成,明年有兩萬個單位落成,由於有一個項目須待學校搬走才可改裝,涉及約200個單位,所以「三萬個(簡約公屋單位)可說在2026年就可以出現」。
她表示,建築技術正在進步,簡約公屋採用組裝合成技術,建屋速度可以「三日一層」,傳統公屋則是「五日一層」。簡約公屋的配套設施較細,舉例牛頭角彩興路項目,沒有大型商場、濕街市、老人中心、老人院等配套設施,建築時間縮短至少兩年或以上,而且節省建築費。
何永賢透露,房屋署正在研究,傳統公屋規劃縮減配套設施規模。她舉例在北部都會區,由於傳統公屋已提供具規模的商場、街市等設施,在附近新建的傳統公屋,未必每個屋邨都需有較大規模的商場,從而加快落成時間,讓居民更快上樓。
她又指出,簡約公屋由物管公司與社福機構合作營運,加強居民服務,例如主動提供上門維修服務,為居民安排復康巴士,和社福機構合作派發麵包等。她認為值得考慮引入到傳統公屋物管,在物管標書提高居民服務項目的分數,提高中標機會,從而鼓勵傳統物管公司多些與社福機構合作。
何永賢稱,未來五年有5.5萬個居屋單位供應,平均每年有9000至一萬個單位。對於近年居屋的超額認購倍數下降,她認為並非反映居屋受歡迎程度下降,而是超額倍數回復至健康狀態,「如果超額認購30倍,即是只有一人買到,30個人失望;現在超額認購13倍,其實還有13個人失望,不過已經有好轉,沒30人失望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