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吳永順在新光戲院結業前,曾到戲院外寫生,記錄新光戲院的夜色。/大公報記者梁少儀攝
北角新光戲院結業後,原址將改作教堂及社區中心,昔日戲院的標誌裝置,例如在車水馬龍的英皇道上,懸掛在戲院外牆上的「新光戲院」霓虹招牌,還有戲院大堂的108個波波燈等,將會有何去向?
負責改建項目的資深建築師吳永順表示,新光戲院是很有代表性的地標,雖然戲院的粵劇氛圍已經很難找回來,但希望盡量保留一些東西,給北角區的人留下一些記憶。他認為,「新光戲院」霓虹招牌就像是北角的象徵,希望能夠保留,但需視乎業主即教會的意願,以及規管招牌的法例是否通融。至於在戲院外牆上、原用於展示上映劇目的大型廣告牌支架,相信很難保留。
在戲院大堂天花板的108個波波燈,吳永順說,大家對它們印象深刻,他也希望盡量保留,「但能不能108個波波燈原封不動地擺回原位,還要再詳細討論,現在還定不下來,因為最終如何使用空間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