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醫健事/瑪麗胸痛中心獲國家認證標準

時間:2025-05-24 05:01:38來源:大公报

  左圖:謝鴻發(右)表示,內地經驗顯示,胸痛中心可使急性心臟病住院死亡率從12%至13%,逐步降到4%至6%。左為譚礎璋,中為李德麗。右圖:瑪麗醫院通過國家認證標準,獲得胸痛中心認證。

  瑪麗醫院去年11月起推綠色通道優先處理胸痛患者,今年4月通過國家認證標準,獲得胸痛中心認證。瑪麗醫院表示,以往胸痛病人登記流程繁瑣,胸痛中心通過優化服務流程,以及快速登記系統等技術提升,讓流程規範化,令患者到院打通血管的時間平均縮短50分鐘,大幅縮減四成。

  醫管局計劃於明年第一季,在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以相同標準成立第二間胸痛中心,並將視乎情況推廣至其他聯網醫院。\大公報記者 劉碩源

  心臟病是全港前三的致死疾病,衞生防護中心數據顯示,2023年香港有超過7000人死於心臟病,佔總死亡率約13%,能否及時接受救治關乎性命。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由瑪麗醫院按國家標準建立胸痛中心。

  存活率明顯提升

  瑪麗醫院內科部門主管謝鴻發表示,胸痛中心籌備歷時兩年,引入內地認證體系,於2024年4月先行啟用綠色通道,同年11月正式運作並建立數據庫,今年5月完成現場審核取得認證。他表示,內地經驗顯示,胸痛中心可使急性心臟病住院死亡率從12%至13%,逐步降到4%至6%,香港雖然短期數據不足,但「通波仔」時間縮短,明顯可以提升患者存活率。

  心肌梗塞的病人到醫院做「通波仔」手術,需要到醫院後做好登記,經過心電圖檢查等一系列檢查後再進行手術。在未成立胸痛中心前,展開治療的時間通常不穩定。瑪麗醫院內科顧問醫生譚礎璋表示,胸痛中心成立旨在優化「從呼叫救護車到打通血管」的流程,讓最危急的患者盡快獲得救治。

  他解釋胸痛患者到胸痛中心的就醫流程,患者致電999求救後,救護員會在12分鐘內到場,即時完成心電圖並實時傳送至醫院,讓心臟科團隊提前準備。胸痛患者送到醫院後會繞過常規登記,直達分流站,專職護士會在6分鐘內完成心電圖,8至10分鐘發出具床旁血肌蛋白檢測結果,隨後安排患者在90分鐘內「通波仔」,目前中心已實現近100%患者在目標時間內接受治療。他表示,透過綠色通道、快速診斷流程,以及快速登記系統、床旁高敏肌鈣蛋白檢測等技術提升,急性心臟病患者「通波仔」的時間從平均110分鐘縮短至60分鐘,大減四成。

  明年推廣至威院

  醫管局港島西醫院聯網總監李德麗表示,瑪麗醫院胸痛中心預計下半年遷入新大樓,屆時心導管室將從19樓下移至7樓,配合患者專用電梯,讓各項運送時間進一步壓縮,而全層規劃的心臟科區域亦將實現資源高效調配。她透露,威爾斯親王醫院將於明年第一季按同一標準成立本港第二間胸痛中心,初步試行綠色通道,而醫管局亦已成立督導委員會,將視乎瑪麗醫院運作經驗,逐步擴展至其他聯網。

  醫管局將於下周一(26日),一連三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醫管局研討大會,超過8600名醫療人員登記參與會議,規模是歷屆最大,屆時將進行首間胸痛中心授牌儀式。研討大會主題將涵蓋遺傳學醫學、癌症篩檢與治療、舒緩照護、器官移植、醫社合作及人工智慧應用等。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