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嶺大倡提供技能培訓 助服務業轉型

時間:2025-05-01 05:01:37來源:大公报

  左圖:嶺大研究團隊建議政府加強對受衝擊行業的職業轉型支援。右圖:嶺大最新研究揭示香港四成職缺仍集中於傳統服務業。

  全球正關注貿易戰對各行各業帶來的衝擊,為分析香港勞動市場的就業風險與潛在挑戰,嶺南大學最新研究分析全港14萬條招聘廣告,發現香港勞動市場四成職位集中於進出口貿易、批發零售等易受貿易戰衝擊的傳統服務業,其中零售業兼職工比例達20%,而市場對於AI等高階技術的需求不足2%。

  研究團隊建議政府協助傳統服務業從業員轉型,並提供針對性的跨行業技能培訓,以增強他們在貿易戰經濟格局下的競爭力。\大公報記者 郭如佳

  是次研究由嶺大文化研究系講座教授潘毅教授領導,研究團隊系統性篩選香港十個高流量求職平台,搜集由2024年12月1日至2025年1月9日期間發布的14萬2901條有效招聘廣告數據,並利用先進的大型語言模型DeepSeek V3進行自動化文本挖掘,深入剖析香港勞工市場的現狀,包括職位屬性、技能要求及薪酬福利等多維度關鍵信息。

  市場對AI技術需求不足2%

  結果發現本港招聘市場仍由傳統服務業主導,超過四成招聘需求來自進出口貿易(包括批發零售)、金融及保險、住宿及膳食服務等行業。此三類行業的招聘職位數量各佔約兩萬個,這些職位直接受制於中美貿易摩擦的風險,其穩定性備受考驗。整體職缺當中,有逾八成(83.9%)為全職,當中初級崗位佔四成(40.7%),高級職位逾兩成(23.1%)。工作內容方面,管理與服務類職位合計超過六成,反映出香港既有的服務型經濟結構。

  雖然香港近年大力發展智慧型經濟,推動人工智能及創新科技產業落地,惟調查發現招聘市場側重基礎技能需求,不足四成(39.7%)招聘崗位要求應徵者具備基礎電腦數碼能力、約一成(11.7%)要求具備高級電腦技能,對於AI、大數據等高階技術的需求甚至少於2%。

  「零工」就業者欠缺保障

  另外,調查亦發現,以臨時性、兼職、靈活性為特點的「零工」就業在本港勞工市場趨勢顯著,兼職佔整體市場比例達一成三(13.2%)。時薪制工作亦十分普遍,在市場中佔逾一成(12.5%)。

  以勞工需求最大的進出口貿易、批發及零售業為例,該行業的職位近半聚焦於前線服務與基層(48.8%),而管理類職位僅佔兩成半(25.5%)。兼職比例顯著偏高,近兩成(19.1%),遠超市場平均水平。另外,該行業對求職者的技能要求普遍低於市場平均水平,側重吸納能迅速投入基礎崗位的職員。學歷門檻顯著更低,逾六成(63.8%)招聘崗位明確表示無需特定學歷,語言要求相對寬鬆。基礎數碼技能的需求偏低,僅佔兩成八(28.8%)。

  嶺大文化研究系講座教授潘毅教授表示,本次研究顯示,香港經濟結構高度依賴特定服務業,同時,「零工」經濟的興起正改變着工作模式,但本港的勞工保障體系未能跟上,許多靈活就業者實際上處於「有工開,無保障」的狀態。加上工時、薪酬等基本信息的透明度不足,勞動力市場的公平性和效率有待提升。

  研究團隊建議政府加強對受衝擊行業的職業轉型支援,推動受影響從業員向具增長潛力的新領域,例如綠色經濟、醫療保健、創科輔助崗位等進行技能轉移,以緩解外部衝擊對香港構成的就業震盪。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