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隨意點擊可疑短訊、電郵或網頁內的超連結,以進入任何網站或下載附件;
•切勿在不明來歷的應用程式或網站輸入個人資料、信用卡號碼、安全碼及一次性密碼;
•切勿輕易相信初相識的網友,時刻採取審慎態度,提高警覺;
•騙徒可利用人工智能深偽技術換臉及換聲假扮名人、政要或企業領袖來發布虛假資訊進行投資詐騙,市民可觀察影片中人物的眨眼頻率、嘴型與聲音同步度,或要求對方在鏡頭前做特定動作(如揮手),若反應不自然可能是偽造;
•不要輕易透露個人資料,如身份證號碼、銀行賬戶密碼、住址及財務狀況等;
•切勿出售或租借戶口予他人,一旦「傀儡戶口」被操控收取騙款或其他犯罪得益,會觸犯洗黑錢罪;
•使用「防騙視伏器」網站或「防騙視伏App」手機應用程式,查核可疑電話號碼、網址或收款賬號等;如有懷疑應致電「防騙易熱線18222」查詢。
大公報記者 古倬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