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李慧妍報道:針對美國近期推行一系列嚴苛關稅和所謂「制裁」措施,本港政商界表示,香港必須在國際局勢動盪下守好國家安全底線,積極應對挑戰,建議特區政府採取更具前瞻性和靈活性的政策,守護香港經濟及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立法會恢復二讀辯論關於本年度財政預算案的撥款條例草案,多位議員昨日發言時表示支持,又提到美國近日挑起關稅戰,認為預算案的執行必須隨機應變,守好國家安全的底線。
立法會議員簡慧敏指出,香港當前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交織的關鍵時刻。她引用夏寶龍主任日前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幕典禮上的主旨講話,強調香港雖然表面平靜,實則「暗流湧動」,國家安全形勢嚴峻複雜。在這種背景下,預算案的執行必須隨機應變,牢牢守住國家安全、特別是金融和經濟安全的底線,並在變局中尋求發展機遇。她批評美國對香港官員實施所謂「制裁」,以及對香港產品加徵高達145%的「對等關稅」是典型的霸權主義行為,支持特區政府積極配合國家,捍衛香港的合法權益,包括向世貿組織申訴,以及完善本地相關法律和執行機制。
推動產業多元 吸引新企業
立法會議員陳克勤則從經濟發展角度分析美國關稅戰對香港的影響。他表示,雖然過去一年香港經濟穩步復甦,特區政府多項政策促進人才引進和招商引資,但美國對中國及香港的極限施壓和單邊主義,給香港這個外向型經濟體帶來嚴峻挑戰。美國挑起的關稅戰,衝擊香港傳統支柱產業,令經濟面臨更大壓力。陳克勤認為,特區政府必須推動產業多元化,積極拓展中東、東盟及「一帶一路」國家市場,吸引新企業和人才來港發展。他強調,香港作為一個開放自由的經濟體,必須以積極進取的政策和現代化服務,展示聯通全球的能力。他強調,背靠祖國是香港的最大優勢,呼籲香港與國家同舟共濟,繼續發揮聯通世界的獨特地位,推動本地經濟和國家經濟共同發展。
立法會議員易志明說,美國揭起的關稅戰,隨時都可能是一場持久戰,對香港的航運物流業無可避免地帶來衝擊,為了促使航運物流業可以應對關稅戰帶來的挑戰,開拓更多的貨源是當務之急。為了推動跨境貨運,呼籲政府繼續爭取便利的清關手續,甚至落實貨物的「一地兩檢」。同時,在現時經濟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亦希望政府不要在現階段推出增加中小企營運成本的措施。
拓展東盟「一帶一路」市場
經民聯亦於昨日舉行記者會,提出多項應對美國關稅戰的建議,主張香港應發揮國際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及時支援本地商界,將挑戰化為機遇。具體建議包括:優化「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延長「還息不還本」安排、重推疫情期間的「百分百信用限額提升計劃」、成立「搶企業」基金,並提供補貼或「握手費」以吸引具潛力的初創企業來港落戶。此外,經民聯呼籲加快建設「一帶一路」綜合服務中心、拓展東盟及「一帶一路」市場,拓展經貿合作。同時強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吸納國際資金,帶領香港在複雜的國際形勢中趨利避害,鞏固及提升香港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