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每年「可動用財務資源」收入計算法及病人分擔額計算法
【大公報訊】記者劉碩源、實習記者胡龍逸報道:公立醫院現時需自費購買藥物的癌症病人,就算獲得撒瑪利亞基金資助,往往仍需支付以十萬元計算的藥費,中產人士也未必負擔得起。公營醫療收費改革優化藥物資助安排下,明年第一季起,調整病人共付藥費的計算方法,有肺癌病人表示,現時資助下每年仍需自付18萬元購標靶藥,新措施下每年可節省5萬元,大大紓緩經濟壓力。
撒瑪利亞基金將於明年第一季調整「每年可動用財務資源」收入的計算方法,首次申請只計算收入的80%、持續申請只計算60%。換言之,每年可動用財務資源低於56202.5元的病人,無需分擔藥費。
曾為省錢要求醫生減藥
現年50歲、任職教師的曾小姐,去年12月確診ALK基因突變的四期肺癌,經醫生評估病情後,處方阿來替尼標靶藥控制病情,避免化療、電療等可能有較大副作用的治療,但醫療費用高昂,每年藥費約60萬元,「藥物費用換算下來,每個月幾近佔工資的八成,我還需要供養20歲的孩子,家中亦有房貸供款,負擔極重」,她說曾經情緒很低落,「很擔心一旦無薪停工,便負擔不起開支,我甚至請求醫生每天減少一顆藥,希望省一點是一點。」
她經醫生介紹,成功申請撒瑪利亞基金資助,獲一年42萬元資助額,自己每年需付藥費18萬元,「得到資助真的很感動,用藥的同時,看到身體慢慢好起來,看上去和正常人無異,讓我面對未來的希望大增」。
得知藥物資助將於明年第一季度優化,每年藥費分擔額將減少約5萬元,她表示,「對於我這種需要長期服藥的情況,每年5萬元的減免,可以紓緩家庭的衣食住行壓力」。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專職醫療)潘綺紅昨日表示,撒瑪利亞基金新措施旨在幫助更多有工作能力的中產患者。換言之,每年可動用財務資源低於56202.5元的病人無需分擔藥費,而最高分擔比率的門檻亦由約18萬元,上調至約33.7萬元。基金申請程序與現時一致,文件齊全下預計10日內批核。
潘綺紅並說,基金目前已資助100種藥物,未來會根據專家意見和國際文獻,每年四次引入新藥,擴大資助藥物範圍。她期望,優化措施能幫助更多病人,包括中產人士,提升他們獲得資助的機會。同時,基金會依據資源和病人情況,逐步優化資助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