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代購騙案肆虐,騙徒除了假冒學校職員外,可能還會編造其他身份行騙,要求事主代為訂購的貨品亦會變化,但行騙手法基本雷同,偽造轉賬截圖蒙騙,讓苦主誤信對方已轉賬。警方提醒,公眾不應單憑騙徒提供的電話號碼便相信其身份,應該在公眾網頁向相關機構查證,並留意銀行的「可用餘額」是否有該筆款項。
偽造轉賬截圖
警方早前亦偵破過一宗俗稱「彈票黨」的騙案。警方接報有騙徒在元朗區銀行櫃員機存入淡倉或無效支票,警方經過深入分析及調查,發現入數紙與至少25宗發生在本港的詐騙案有關,而其中10宗詐騙案與商家代訂床褥有關,涉及金額高達150萬元,最大一宗涉款47萬元。騙徒假扮新界區的中學職員聯絡裝修公司、工程公司等不同型別的商家,聲稱要為學校進行裝修工程,其後甚至訛稱要幫助慈善機構代訂床褥,以高佣金誘使商家向假供應商代訂床褥。騙徒偽造轉賬截圖,當商家向假供應商繳付貨款後,騙徒便銷聲匿跡。
九龍塘香島中學去年亦在校網貼出公告,指有人冒認該校教職員或家長詐騙,訛稱需要金錢購買物資贈送予內地貧困地區,呼籲學生及家長提高警惕。田家炳中學亦曾發過重要聲明,提防有不法人士冒充學校教職員詐騙。
警務處回覆《大公報》查詢表示,去年共接獲9204宗電話騙案。騙徒除了假冒學校職員或老師外,亦會假冒公私營機構職員致電或發信息給商家要求墊付貨款代訂,亦會偽造轉賬截圖,以空頭或無效支票存入商家的銀行賬戶,進行假轉賬。商家誤信對方已轉賬,便向假供應商繳付貨款,結果蒙受金錢損失。
警務處表示,魏先生的案件列作「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由新界南總區反詐騙隊接查;徐女士的案件同樣列作「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交由西區警區刑事調查隊第七隊跟進,兩宗案件暫未有人被捕。\大公報記者 易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