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綠色都會/保育自然生態 實現城鄉共融

時間:2024-12-11 05:01:39來源:大公报

  圖:為補償古洞北/粉嶺北發展對生態所造成的影響,政府在古洞北設立了佔地37公頃的塱原自然生態公園。\大公報記者遂初攝

  北部都會區擁有豐富多樣的生境,政府在發展房屋及經濟用地創造發展容量的同時,亦透過積極保育和修復,致力提升環境容量。紅花嶺郊野公園、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等多項生態保育項目早前已陸續啟用,政府亦將於年內展開設立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的工作。

  北都幅員廣闊,生境豐富多樣,政府提出在北都實施創造環境容量的積極保育政策。《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提出「保育生態,城鄉共融」的發展願景,並因應各區實際環境,提出具體保育項目。

  現時位於天水圍的香港濕地公園,是世界級的生態旅遊景點。政府正研究在流浮山一帶設立海岸保護公園,涵蓋后海灣近岸的紅樹林、泥灘和魚塘等自然生境。

  魚塘改造成濕地保育區

  在擬議發展的新田科技城,政府計劃逐步收回具有生態價值的私人濕地和魚塘,發展成為濕地保育公園系統,包括建立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通過濕地和魚塘的修復和保育,創造環境容量,彌補因新田科技城發展而填平部分魚塘所造成的生態和漁業功能損失。此外,為促進漁農業可持續發展,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內將預留用地發展現代水產養殖業,以及推動養殖科研,協助漁業升級轉型。

  為補償古洞北/粉嶺北發展對生態所造成的影響,政府在古洞北設立了佔地37公頃的塱原自然生態公園,公園劃分為生態區、農業區和訪客區,保育及提升塱原淡水濕地的生態價值,讓公眾認識濕地的重要性和農業與生物多樣性的關係,以及維持塱原的傳統耕作活動,公園上月已開放公眾參觀。

  此外,位於沙頭角、佔地約530公頃的紅花嶺郊野公園,早前正式開幕,是香港第25個郊野公園,將與深圳梧桐山風景區形成生態廊道,促進港深兩地生態融合。政府正在郊野公園內修建遠足徑網絡、郊遊地點、觀景點等康樂配套設施。

大公報記者 鄭文迪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