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社區藥房」將會遍布全港十八區,每區五至六間。
【大公報訊】記者賴振雄報道:施政報告提出2026年第四季推行「社區藥房」計劃。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社區藥房」將來遍布全港18區,每區五至六間,主要服務公立醫院、居院舍或慢病共治病人,讓病人在合理距離內取藥;公立醫院日後會集中幫助有緊急需要及危重病人,醫管局普通科門診在改革後,將主力照顧弱勢社群。
門診日後主力照顧弱勢
施政報告提出,全面審視醫療體系的定位和目標,改革醫管局、衞生署和基層醫療署的職能和分工。盧寵茂昨日表示,醫管局、衞生署,以及基層醫療署將會重新定位,目的是要發展基層醫療,令三個最大的醫療服務能夠各司其職、做好本分。
他指出,醫管局定位是四方面,首先是幫助弱勢社群、貧窮、無經濟能力的人;其次是急症、危疾、突發性疾病如中風心臟病等;第三是較複雜、要多學科、跨部門合作的病例;最後是培訓。
公立醫院日後將會集中幫助有緊急需要及危重病人,基層、低收入人士、負擔不起「慢性共付」的病人,將會由普通科門診照顧。盧寵茂認為,不屬於弱勢社群的病人,例如只是偶發性傷風感冒,不應找醫管局求醫,而是尋求家庭醫生。
至於一小部分基層低收入市民,例如綜援人士,或家庭要有社會福利援助,則會集中在現有的普通科門診照顧,包括令他們能夠參與慢病篩查。他強調,改革後,危重病人並非不用付錢,仍會設立收費機制,經濟能力有問題的弱勢社群會有豁免機制。
施政報告提出,推行社區藥房計劃及基層醫療藥物名冊。盧寵茂表示,目標是透過醫管局採購,然後到家附近的社區藥房取藥,又希望協助院舍,甚至利用科技重新包裝藥物。
對於社區藥房延至2026年推行。盧寵茂解釋,因為藥物採購過程複雜,並且要找到合適藥房運行,加上需要有獲足夠培訓的藥劑師和電腦系統等,社區藥房必須覆蓋全港十八區,同時每區都要有一定數量分布,初步估計每區最少有五至六間,並設立在合理距離位置,才能夠令市民習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