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016生命科學獎獲獎者盧煜明教授和其研究部分的展區。
【大公報訊】記者華英明報道:香港科學館昨日起至11月4日在地下展覽廳舉行「2024未來科學大獎展覽」,介紹未來科學大獎、曾獲獎的香港科學家及本年度獲獎者,並展出與科學家研究相關的展品。
被譽「中國諾貝爾獎」
未來科學大獎被譽為「中國的諾貝爾獎」,未來科學大獎展覽內容包括了未來科學大獎的創立、介紹,以及2024年獲獎者資料,重點展出歷屆5位香港獲獎科學家,包括2016生命科學獎獲獎者盧煜明、2019物質科學獎獲獎者陸錦標、2021年生命科學獎獲獎者袁國勇和裴偉士,以及2022年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者莫毅明,並透過互動展品展示他們的研究。
身兼候任中大校長的盧煜明是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得主,他昨日出席活動時表示,對於「無創性胎兒染色體異常檢測」獲未來科學大獎感到榮幸。他介紹指,該檢測透過抽取孕婦的血液,便可得知胎兒的染色體有否異常,近年技術擴展應用至癌症檢測。他很榮幸可以在展覽中向市民概述其科研工作。展覽並設有互動遊戲,讓參觀人士簡單易明地理解「無創性胎兒染色體異常檢測」的原理。
展覽中亦有介紹2019年物質科學獎獲獎者陸錦標教授從實驗中發現第三種中微子振盪模式,促進超出標準模型的新物理研究,有望解釋宇宙中物質與反物質不對稱的現狀;2021年生命科學獎獲獎者袁國勇教授和裴偉士教授的展覽部分概述如何發現導致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的冠狀病毒,以及病毒由動物到人類的傳播鏈。還有2022年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者莫毅明教授創立的極小有理切線簇(VMRT)理論,以解決代數幾何領域的一系列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