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創科路上/「產學研1+計劃」首輪資助24項目

時間:2024-05-29 04:02:22來源:大公报

  圖:「產學研1+計劃」昨日舉行簽署儀式後,官員與24位研發團隊代表合照。

  近年本港大力發展創科,推動優秀科研成果的轉化。特區政府於去年10月推出「產學研1+計劃」(「計劃」)並接受申請,昨日公布首輪評審結果。督導委員會在94份申請中,挑選和推薦其中24份申請給予資金支持,每個獲批項目可獲1000萬元至一億元不等的資助。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在簽署儀式上致辭表示,期待項目能惠及本港的創科生態,且帶動獨角獸企業的誕生。有獲批項目團隊分享感受表示,「產學研1+計劃」為團隊發展打了「強心針」,不僅加速科研成果的商業化,亦降低投資者的投資風險、提振投資信心,讓市民都能感受到「創新科技是有出路的」。\大公報記者 趙之齊

  昨日,特區政府舉辦「產學研1+計劃」簽署儀式,與24位大學研發團隊代表簽署合作備忘錄。資助金額總值超過十億元,涵蓋健康及醫藥科學、新材料及新能源、人工智能及機械人、電機及電子工程、工程、先進製造、中醫藥、環境農業及海洋生物科技七個領域。

  助建蓬勃創科生態循環

  孫東在儀式致辭時感謝各大學對計劃的積極回應,並向24個獲批項目團隊表示祝賀。他透露,「計劃」首輪收到94宗申請,每項研究都非常卓越,具有突破性,亦表示期待能帶動獨角獸企業的誕生。

  孫東續指出,除了推出「產學研1+計劃」以加強中游產業外,政府亦致力促進發展下游產業,聚焦於生命和健康科技、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以及新能源和先進製造業。他表示,特區政府在過去兩年已成功接觸超過100間重點科技企業落戶香港或在港擴展其業務,「這呼應了透過促進各產業良性循環互動,以推動本港的創科生態的發展」。

  「產學研1+計劃」督導委員會主席邱達根在儀式上表示,「計劃」在建立蓬勃的創科生態循環發揮了關鍵作用。他指出,本港創科中游是需要加強的地方,而「計劃」能為香港產業鏈創造新的需求及利潤,相信24個項目團隊中將有很多會成長為卓越的公司,向世界展示香港的創新精神。

  「產學研1+計劃」在2023年正式推出,以配對形式資助不少於100支來自教資會資助大學、有潛質成為成功初創企業的研發團隊。昨日,有團隊於簽署儀式後分享其今後規劃。

  香港城市大學團隊項目「新一代可印刷式高效光伏的批量化生產」為此次獲批項目之一,團隊創立的初創公司專注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創新發展。項目負責人、城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化學及材料科學講座教授任廣禹介紹道,鈣鈦礦光伏技術採用低溫溶液製程印刷,能實現「像印報紙一樣快速生產太陽能電池」,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及環保效益;且這類太陽能電池應用場景廣泛,亦可做成半透明及柔性質地,在高樓大廈密布的香港,「每個窗戶都可以做成半透明的太陽能電池」。

  城大團隊建生產線覓買家

  任廣禹分享說,本次團隊獲得「產學研1+計劃」的資金資助後,計劃於一年內在香港科學園建立一條年產能25兆瓦的試點生產線,希望未來一年半到兩年內可將產品進行試點使用。他表示,現在團隊已找好戰略合作夥伴,「將買家大致安排好」,笑稱成果研發出來之後即可「內部消化」。

  在他看來,「產學研1+計劃」的資助給團隊打了一劑「強心針」,大大加快團隊科研成果的商業化步伐。團隊亦已找到新能源領域相關公司進行合作。合作夥伴之一、亞比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張宏輝表示,新能源行業及環保行業面臨的難題是,難以在短時間內籌集大量資金發展新技術,而本次「產學研1+計劃」由政府牽頭,能降低投資風險,給予公司更強的信心投資新能源相關領域。他亦相信,「計劃」的推行能讓市民看到「創新科技是有出路,可以賺錢的」。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