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消委會報告/兩款來電攔截App 洩用戶通訊錄私隱

時間:2024-05-17 04:02:30來源:大公报

  圖:市民使用垃圾電話攔截程式前,要留意程式的私隱說明,防止個人資料外洩。\大公報記者麥潤田攝

  垃圾電話問題猖獗,垃圾電話攔截程式越來越受歡迎,但隨時洩漏私隱。消費者委員會檢視市面上五款較受歡迎的攔截程式,發現CallApp、Truecaller兩款程式有「反向搜索」、「強化搜尋」功能,用戶通訊錄聯絡人的資料會被上載到程式的資料庫,其他用戶輸入電話號碼,就可反向搜索該號碼持有人的姓名、住址等個人資料。

  大公報記者實測其中一款攔截程式發現,可憑電話號碼搜尋到沒使用該程式的人士,包括立法會議員葛珮帆的姓名等個人資料。葛珮帆表示吃驚,呼籲市民使用程式要多加注意私隱說明。消委會表示,有關程式的做法令人防不勝防,建議市民留意程式索取的權限是否合理。私隱專員公署表示,會跟進攔截程式疑洩私隱問題。\大公報記者 易曉彤、伍軒沛

  消委會測試「CallApp」、「小熊來電」、「芝麻來電」、「TrueCaller」及「Whoscall」五款垃圾電話攔截程式,發現CallApp在取得存取權限後,會自動將用戶通訊錄內所有聯絡人的資料,上載和整合到程式的資料庫,其他用戶使用程式的「反向搜索」功能,就可透過輸入他人的電話號碼,追溯到該號碼用戶的中英文姓名、電郵地址、社交媒體連結等個人資料。

  消委會稱,CallApp的資料保存期限是五年,但其私隱政策指即使期限屆滿,用戶資料仍可能會存放在備份系統,消委會認為這做法明顯欠妥。而Truecaller官方網站下載版本,設有「強化搜尋」功能,用戶可向程式分享通訊錄,供其他用戶搜索。

  無裝App也中招 葛珮帆吃驚

  消委會以一部插有全新電話卡、通訊錄只載有新登記號碼的手機測試,發現在CallApp和Truecaller中,搜索到消委會不少職員及其親友的私人電話號碼,毋須相關人士批准,便可任意查看號碼持有人的姓名等資料,部分號碼持有人的姓名欄更列出其舊有住址,包括樓層和單位,甚至每月租金等敏感資料,懷疑是來自業主或地產經紀的通訊錄。

  大公報記者昨日測試Truecaller,隨機在程式內輸入三名認識的人的手機號碼,搜索發現個人資料,但準確度不一。其中一人有打球習慣,搜索結果顯示「長膠xxxxx」,估計是有認識他的人使用這程式,並在手機備註他是「長膠xxxxx」。另一個手機號碼用戶是男士,搜索結果出現「寶欣bb」;一個手機號碼用戶是女士,搜索結果是「蘇周屎」。

  記者又輸入立法會議員葛珮帆的電話號碼測試,搜尋結果顯示「Elizabeth Quat葛珮帆」。葛珮帆回覆大公報記者查詢時表示,對被程式搜尋感到吃驚,「我從來沒下載這個應用程式,單靠電話號碼竟然可以知道本人的名字。」她指這些應用程式的個人資料來源不明,認為市民在使用垃圾電話攔截程式時,應注意私隱說明,確保個人資料不會被取用,不要隨便下載可疑的應用程式。

  私隱公署︰會跟進事件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副主席陳建年表示,手機用戶使用程式時同意被讀取通訊錄,即使親友從未下載或批准程式使用資料,其資料亦會被取用和上載,令人防不勝防。

  消委會表示,部分攔截程式可能不在香港營運。消費者如向程式開發商追討,或會有困難。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嫻稱,使用這類程式時不應「人云亦云」,要仔細了解程式的私隱政策,例如會否授權查閱通訊錄。

  私隱專員公署回覆《大公報》查詢表示,留意到消委會報告,會跟進事件,包括了解相關手機應用程式是否在香港營運。公署建議市民應了解應用程式會查閱、收集或分享哪些資料,再決定是否下載及選用,仔細閱讀收集個人資料聲明,並應提供最少量的個人資料。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