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聞故事/AI技術讓逝者「復活」 親屬看哭了

時間:2024-05-06 04:02:30來源:大公报

  左圖:9歲的郭溢駿Morris在媽媽陪同下,觀看以AI技術模擬已離世弟弟學行路的形態,難忍淚水。\大公報記者林少權攝;右圖:中文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Vocofy AI創辦人李丹(右三)表示,在素材足夠下,甚至可保留逝者的鄉音。\大公報記者林少權攝

  至親離世,家屬往往難抑悲痛,希望可再見一面。隨着科技發展,人工智能(AI)已可利用逝者的聲音、照片等素材,重現其樣貌及聲線。有關技術早前登陸香港,有研究團隊利用AI技術,幫助有離世親人的家庭,與逝去至親「重逢」,包括讓僅7個月大即因病離世的嬰兒,在AI技術下長大,讓媽媽看到他學行路的畫面,9歲的哥哥在相隔四年後再見虛擬影像的弟弟,不禁抽泣。

  專家表示,AI的復原技術已發展成熟,若有足夠素材,甚至能做到真假難辨。專家強調,不論技術做得多真,都是虛擬世界,互動沒有溫度,切勿沉迷,最重要是珍惜現實世界的眼前人。\大公報記者 王亞毛

  睹「弟弟」學行 哥哥動容

  9歲的溢駿昨日與媽媽一起,在義工團隊幫助下,再次「見到」4年前離世的弟弟溢禮。在健康導師引導下,溢駿與媽媽調整好呼吸,眼前的屏幕逐漸浮現溢禮的樣子,不同的是,原本抱在懷中、只有7個月大的溢禮長大了,正在慢慢學行路,看到這一幕,回想起過往與弟弟相處的點滴,溢駿忍不住哭出來。

  媽媽說,溢禮在家中排第四,出世時十分健康,3個多月大開始時常發燒,持續到6個月大,求診發現肺部變花,抽血檢查發現是免疫系統問題,「當時已經嚴重到要入深切治療部,醫生考慮用溢駿的臍帶血,輸入溢禮體內治療,但就在手術當日,溢禮不幸離世。」

  媽媽說,兒子溢駿與溢禮最親密,弟弟離世後,溢駿有大半年時間,攬着弟弟的玩具哭泣,經心理輔導才逐漸好轉。她最感動是見到溢駿至今仍然很愛弟弟,「很開心有機會終於見到自己想像中,細仔剛學行路還不太穩的樣子,很感動。」

  為能再見溢禮一面,技術團隊取得了溢禮的相片及影片素材,塑造出溢禮長大後剛學行時的影像,以及在元宇宙虛擬家中的溫馨場景,令一家人能在虛擬世界中見到溢禮成長,溢駿也能與弟弟互動,他說,「如果有機會,我最想同細佬去樂園,一齊打籃球,一齊食嘢!」

  在另一個喪親家庭,子女們希望再聽到媽媽一句說話,技術團隊用兩個多月時間,將過世媽媽生前的錄音,包括從舊電話、WhatsApp通訊收集的「好啊」、「得啊」等簡單短句子,用AI轉化成約3分鐘的溫馨話語,亦保留逝者說話的鄉音,如「開心」的「心」字帶有「三」音等,在聲音處理上作出更多人性化的考慮。

  他們是參加一個由公立醫院醫護等組成義工團隊推出的「傷健孖咇 Teens夢想之旅2.0追夢愛同行」計劃,該計劃聯絡技術公司,為逝者家屬提供AI技術支持,幫助重現離世親人的聲線及模樣,見證重逢的感動。

  須收集生前錄音 複製鄉音

  中文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Vocofy AI創辦人李丹表示,在AI轉化過程中,除了注意人的口形要與聲音貼合,亦要注意講話習慣等特徵,最好能有3至4小時的聲音及影像素材,才能模擬得更相似,「這次做得很好的一點是能保留逝者的鄉音,其實真正核心的技術,甚至做出來的虛擬人物能夠真假難辨,但做得再好,都無法衡量家屬心中的感受如何。」

  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向《大公報》表示,現在該項技術已經相對成熟,能夠為有需求的逝者家屬提供「復原」的服務,但效果未必十分滿意,可能要長時間跟蹤,才能模擬出人的習慣。他同時提醒,AI技術做出來的互動,可能沒有情感和溫度,「畢竟做出來的始終是假的,不論做得多真,都未必能真正表達對家人的情感,感情是最難虛擬的,而最重要的是珍惜現實世界的眼前人。」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