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學生選科天地廣 貢獻國家機遇多

時間:2024-04-29 04:02:18來源:大公报

  左圖:嘉賓和應屆DSE考生在座談會上暢所欲言。右圖:《大公報》前日(27日)舉辦「我的志願.我的夢」座談會,邀請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專家學者嘉賓和應屆DSE考生出席,探討DSE話題。\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編者按

  《大公報》3月份推出「JUPUS學科透視」系列報道,為文憑試(DSE)考生介紹現時香港最需要、最有發展潛力,以及最有前景的學科,報道受到廣泛關注。有學生來電要求「加料」,《大公報》於27日舉辦了「我的志願.我的夢」座談會,目的是讓更多「不知道」者知道,鼓勵年輕學子追逐夢想。

  出席座談會的嘉賓踴躍發言,範圍涉及DSE選科,也涉及教育改革,內容豐富,是為學生服務,也是為教育把脈,發人深思。《大公報》今天起一連三日刊出座談會內容,敬請關注。

  今年文憑試(DSE)已近尾聲,為了提供更專業和全面的選科資訊,《大公報》於今年三月推出「JUPAS學科透視」系列報道,反響熱烈,大受歡迎。徇眾要求,《大公報》於上周六(27日)舉辦「我的志願.我的夢」座談會,邀請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及專家學者和應屆DSE考生,就DSE與教育改革展開深入探討。

  梁振英強調,很多畢業生雖然「學有所成」,但難以「學以致用」,讀書和就業嚴重錯配。他認為香港要發掘更多內地所需、香港所長的產業和工種,協助年輕人成就夢想。\大公報記者 湯嘉平、余風

  梁振英:發掘更多內地所需、香港所長的產業和工種」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在座談會上表示,《大公報》此次「JUPAS學科透視」系列報道提供了很多選科資訊,減少了行業與學界的信息差。「我是學測量出來的,在入大學之前,我以為測量是在馬路上測量什麼地圖之類的,也是非常不了解。」他指出,資訊隔閡致使許多大學畢業生雖然「學有所成」,但不能「學以致用」,讀書專業和就業嚴重錯配,這促使學界和業界審視人才培養和輸送的問題。

  梁振英分析,導致錯配現象的原因也跟香港的單一經濟結構有關,他認為在現有基礎上要發掘更多內地所需、香港所長的產業和工種。他以檢測行業為例,香港的檢測技術位於世界前列,且誠信度受世界高度認可,可幫助內地農產品、小商品出口的認證,根據經驗,在認證後的商品價格和銷量亦會上漲。加之檢測中心不需要很大的土地資源,對於寸土寸金的香港而言適合發展,這樣的行業非常需要生物、化學、電子等專業的年輕人才。

  他又以海事服務業為例,我國在海事方面需要用到的高端服務都要靠西方國家的公司去處理,然而香港擁有「面向世界、背靠祖國」的優勢,理應有條件將與海事法律相關的配套完善起來。「香港到現在都沒有自己的海事保險公司,沒有自己的海事法律師事務所,有的話也是我們中國人給西方的律師事務所打工。」他補充,香港雖然有海事法律和中國籍的海事法律師,但卻沒有香港人開的、較有規模和競爭力的、專攻海事法律服務的中文律師事務所,而海事融資類公司亦只是在近年才成立起來。「現在我們鼓勵官產學研投結合,其實這個行業也應該結合起來,將來能夠為國家服務,也能夠給我們這些年輕學生帶來比較好的事業發展前途。」

  李大宏:「只有掌握更多信息,才能作出更適合自己的選擇」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社長李大宏表示,這個座談會舉行的同時,香港中學文憑試(DSE)仍然在緊張進行之中,逾五萬名考生正為自己的未來全力以赴。他們即將面臨如何選科、如何選大學的重要的人生抉擇。這次座談會,就是希望為廣大考生,提供更多的有益借鑒。

  「選什麼學科,既要結合個人的志趣理想,更要結合國家、香港發展的需要。」李大宏表示,只有掌握更多信息,才能有助於考生作出更適合自己的選擇。他舉例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是一項重大的國家戰略。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裏,與創科相關的學科都將是炙手可熱。香港全力建設「八大中心」,包括國際創科中心、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等,這些是香港的優勢所在,也是未來提升競爭力的關鍵。把準這些發展趨勢和動向,胸懷國家和香港之所需,個人的前途自然是無可限量。

  李大宏表示,以往受制於各種因素,不少考生未能把握住當今學科發展的方向,不了解香港高校的學科信息,以至於錯過更佳的選擇。例如,很多人不知道香港的高校開設航空航天工程、數據和人工智能這類高科技學科,也不知道香港的海事法服務、中醫藥和檢測類學科的實力位列世界頂尖水平等。他形容一些市場急需的學科和專業「好酒香在巷子裏」,少了人報讀,這既是考生的損失,更是大學發展的損失,也不利於香港相關行業發展。

  有鑒於此,《大公報》在剛過去的三月份,推出「JUPAS學科透視」系列報道,李大宏表示,相關報道以獨特的視角,向讀者介紹香港最需要的學科、最有發展潛力的學科、最有前景的學科,獲得良好的社會反響。他強調系列報道只是一個開始,通過有關座談會及各嘉賓分享真知灼見,期望能給考生、家長和學校,乃至社會各界帶來更多啟示,讓更多的人從中受益。他也希望以此系列報道和相關座談會為契機,讓《大公報》在中學和大學,以及考生、家長和學校之間架起有效的溝通橋樑。

  出席今次座談會的嘉賓還有國際調解院籌備辦公室主任孫勁、立法會議員兼教聯會會長劉智鵬、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吳寶城、香港執業律師蕭詠儀、香港理工大學物流及航運學系實務教授(海運管理及法規)鄒盈穎、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系工程教育副教授馬諾宏、國際調解院籌備辦公室法律官員宋輝、華仁書院(九龍)應屆DSE考生陳浩然同學,以及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應屆DSE考生周凱熙同學。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