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記者直擊/將軍澳墳場「天梯」長又斜 長者:過兩年恐難上山拜祭

時間:2024-04-05 04:02:25來源:大公报

  圖: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的上山路段儼如「天梯」。\大公報記者攝

  昨日清明節,前往各區墳場掃墓的孝子賢孫絡繹不絕,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的上山路段儼如「天梯」,有長者沿路休息兩三次,才步行到骨灰安置所,坦言擔憂過兩年可能無力上來;有行到汗流浹背的市民說,十多年來聽不少社區人士爭取在墳場修築電梯,認為如能有扶手電梯,更能方便大眾。

  冀建電梯方便孝子賢孫

  《大公報》早前報道,往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掃墓的市民渴望興建電梯,昨日清明節,大公報記者現場觀察,從調景嶺港鐵站到墳場掃墓的市民人頭湧湧。華永行人徑全長1500米,最大斜度約為1:10,尾端有逾40級階梯。不少長者未到一半的路程,已要在路邊的觀景台歇息,路邊臨時搭建的帳篷坐滿了人。

  不少人帶着大袋祭品上山,也有人拎原隻乳豬。有年輕人陪同的,重物就由年輕人拿。有些長者獨自上山,就要自己拉車。清明時節雨紛紛,雨下路滑,上山的市民小心翼翼,情況更顯狼狽。

  林女士拖着的手拉車有數袋祭品,上山途中就休息了兩三次,丈夫年紀大,中途休息更多,「以往多是清明前後上山,有巴士上山,正日拜祭就封路了,走上來確實吃力。」她認為,若能夠在墳場興建電梯,更方便市民。長者余伯伯(圓圖)獨自上山拜祭,他向記者連連嘆氣,「上山兩條路都是窄山路,人多的日子只能封路,沒有車上來,也沒有電梯,對年紀大的人來說,很吃力。」他說年紀大了,體力不及以往,帶去掃墓的祭品逐漸減少,今年只帶些香燭,他擔憂,再過幾年若身體狀況更差,可能難再步行上山,便不能往拜祭。

  天雨路滑 有人滑倒擦傷

  陳先生一口氣走上山,滿頭大汗,「年輕人多走走當然好,我們年紀開始大了,不免有些吃力!」他認為,登高祭祖是家庭聚會的好時機,香港人一般平日忙於工作,在這一兩天可聚聚腳。然而拜山路長兼陡峭,家中長者近年減少上山掃墓,少了一家聚首機會,甚感可惜。他說留意到區內人士不斷爭取在墳場修建電梯,光是聽消息已經十多年,「這些是便民措施,修建來有意義,確實可以考慮。」

  路斜除了走起來吃力,也易生危險。上山之路除了調景嶺華永行人徑,還有位於油塘的高超道。高超道上山的路雖然較短,但部分路段的斜度遠比行人徑高,加上天雨路滑,大公報記者現場見到,不少路人上下山時不慎滑到。\大公報記者伍軒沛、劉碩源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