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安居樂1/房委會建屋建家建信心

時間:2024-02-28 04:02:32來源:大公报

  左圖:位於石硤尾的徙置大廈,是香港公營房屋發展的先聲。右上圖: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與前房屋處處長廖本懷,暢談建設美好家園心得。右下圖:1953年石硤尾大火,摧毀4000多間房屋。

  公屋是為本港低收入家庭提供的安全網,自上世紀50年代起,公屋成為無數港人的安樂窩,根據2023年12月房屋委員會公共租住房屋人口及住戶報告,全港有2,097,800人(佔人口約28%)居於公屋單位。獅子山下公共屋邨林立,同時帶動香港經濟起飛。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安居系列》回顧公共屋邨70年來的人情、文化與歷史,展現出港人努力拚搏、刻苦耐勞、同舟共濟的獨有精神。

  面對新時代,新挑戰,房屋政策因應人口結構變化制定長遠房屋策略;公營房屋發展亦引入創新科技及智能設備,以達到提速、提效、提量,同時加快興建過渡性房屋及簡約公屋,為取締劣質劏房創造空間。政府早前承諾2026/27年度縮短公屋輪候時間至4.5年的目標不變,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強調:「房委會發展到今天,我們不只是建屋,我們也是建家」,希望政府長期以來的房屋工作能在市民心中建立信心。\大公報記者 李雅雯(文)、鄧浩朗(視頻)

  在上世紀90年代,香港已是國際大都會,市民對生活質素的要求不斷提高,要滿足市民對優質住屋的期望,政府面對的挑戰也不斷增加。在2023年9月底,約有132000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96600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2023年第三季的平均輪候時間上升至5.6年。

  輪候公屋將縮短至4.5年

  何永賢指出,隨着首批「簡約公屋」於明年(2025年)第一季落成,會一直消化輪候隊伍,預計輪候時間至2025年會回落。「施政報告講到很清楚,六年封頂,然後在2026/27年回落至4.5年」,何永賢強調公屋綜合輪候時間在2026/27年會降至4.5年的目標不變。去年12月12日,17000個「簡約公屋」已全面開工,餘下的13000單位的撥款,將在立法會財委會順利通過後火速進行。

  為了提速、提效、提量,房屋局最近與香港智能建造研發中心建立策略夥伴合作關係,引入智能天秤、智造工地、智慧屋邨等不同智能設備和創新科技,加快建屋速度;優化屋邨管理;在建造公營房屋方面,房委會更廣泛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及「設計及建造」採購模式以加快興建公營房屋;同時間,房委會加強打擊濫用公屋。另外,延長資助出售單位二手市場按揭貸款保證期,以加快相關單位出售流轉。房屋局多管齊下繼續為市民建立安居之所,致力解決早在50年代香港人口激增,房屋供應不足的老大難問題。

  回顧上世紀,在60年代雖有70萬人已獲安排「上樓」(遷入公屋的雛形徙置大廈),但仍有60萬人住在木屋,佔當時人口兩成,政府遂開啟廉租屋計劃,把當時已發展的第六型徙置大廈,部分用作廉租屋,讓當時月薪不高於300元的人士申請。香港歷史研究學者高添強指出,廉租屋計劃於1962年提出,雖然大部分市民符合申請資格,但廉租屋數目少,加上百分之十五的單位預留給基層公務員,粥少僧多,未能解決寮屋問題。

  首批廉租屋 私人公司設計

  半獨立運作的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屋建會)在1954年4月成立,是早期的公共房屋機構。屋建會的職責是為當時月入400至900元、白領階級中的低薪者提供一些水準較高而租金較低廉的單位,北角邨、彩虹邨、蘇屋邨、馬頭圍邨、華富邨及愛民邨都屬於這類廉租屋。早期的廉租屋由私人建築師行設計,直至屋建會成立自己的設計部門為止,而前房屋處處長廖本懷是這個部門的首位建築師,他在1960年設計了人生第一個屋邨馬頭圍邨。

  「馬頭圍邨是頭一個我自己有參與的」,廖本懷表示馬頭圍邨有2000多個單位,不是簡單興建一幢優質大樓,而是整個社區。廖本懷注重居住環境:「當時種了很多戰前樹木,我帶助手去為每棵樹做標記,不准建造商破壞。」

  1964年政府推出《管制權益住所,細則及政府年終屋宇政策之檢討》白皮書,加快徙置區及政府廉租屋的建屋速度,建造大型徙置區並向更高空發展,以滿足龐大的住屋需求。

  屋邨設計上亦較着重住戶的私人空間及各類設施,每戶除了設有用作廚房的露台外,更有自來水及私用廁所。另外,入住徙置大廈的申請資格亦得到放寬,更把危樓居民或者受市區重建影響的人士列為優先徙置對象;此外,政府亦推出臨時房屋計劃,劃定特許地區准許無家可歸人士搭建臨時居所,後來演變為臨時安置區。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