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特首專訪/李家超:施政報告重視老大難問題 迎難而上謀發展 攻防兼備創未來

時間:2023-10-30 04:02:46來源:大公报

  圖:李家超表示,我們要發揮香港「一國兩制」的優勢,聯通內地和世界。\大公報記者麥潤田攝

  「如果用八個字概括我上任一年多以來的工作和未來的打算,我會用『迎難而上』與『攻防兼備』。」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後的首個周六,到訪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並接受大公報總編輯于世俊、文匯報總編輯吳明聯合專訪。他全面介紹了施政報告的四大特點,強調是既與去年首份施政報告一脈相承,又從更廣闊層面對接國家政策部署。

   「我們要發揮香港國際化城市的獨特優勢,聯通內地和世界」,「要對接好包括河套規劃等重大發展,優先發展好創科產業。」他鏗鏘有力地說。\大公報記者吳俊宏 劉旅程 李清

  李家超在訪問中首先介紹這份施政報告其中四大特點。他說,報告涵蓋廣泛的同時,在重點方面,是有焦點去處理的;報告有宏觀也有微觀的措施;既注重香港內部又有外部的商機;有願景方面也有實事求是的內容。面對老大難問題如「劏房」,則展現出管治與承擔的意志。

  記者觀察到,李家超在訪問中不斷提到香港的優勢,「香港不是一個普通的城市,是在一個『一國兩制』之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國際城市。」「我們是一個自由開放的地方,營商環境很友善,很低稅率,我們崇尚生活權利自由,是一個很有趣味的城市。我經常形容這些是香港的DNA,不會消失的。」他逐一列舉說,儘管這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實,但他強調,我們還可以把獨特優勢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

  抓好機遇 發揮好自身DNA優勢

  知道自己的優勢,更要抓住發展機遇。李家超對此娓娓道來,他表示,除了「十四五」規劃提出的「八大中心」定位外,我們要用好全世界的幾個主流機遇,第一個就是科技,科技目前是香港的重點。第二是綠色發展,在施政報告中,很大重點是關於低碳、零碳發展以及綠色產業,強化產業中的整個綠色發展。在金融方面,開創綠色金融,綠色的科技以及綠色交通等。香港在利用好機遇的同時也發揮好自身的優勢,做到相輔相成,且將機遇作為產業化向前推動。

  事實上,在促進本港與內地在政策協調、基礎設施連接,以及融入大灣區發展方面,施政報告有着更詳細而具體的着墨。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方面,李家超表示,河套合作區是港深雙贏的規劃。香港具特殊的優勢,其中香港比較國際化以及擁有眾多人才,香港的科研結論七成都被評為優秀,目前我們要做好的是將科研的成果轉換成產品。特區政府亦做了不少舉措,包括去年設立「產學研1+計劃」,以激勵產學研協作,推動「從一到N」的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今年施政報告又推出「新型工業加速計劃」,推動下游的新型工業發展。

  兩地聯手 河套區建設相得益彰

  李家超認為,河套規劃是一個創新示範區,很多新的項目都可以實行,包括河套合作區內跨境資金流動、研究或試驗而採集的數據和樣本,包括臨床生物樣本的交流。香港與內地強強聯手,就會相得益彰。

  包括河套區在內的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發展的新動能。特區政府在粵港、港深合作機制下成立「對接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專班」,就北部都會區相關事宜,加強香港與內地的溝通和協作,為大灣區發展注入新動力。李家超表示,專班會定期和不定期開會,就北部都會區相關的合作對接範疇進行溝通,他認為對推進北部都會區發展有明顯成效。他續說,大家研究探討的時候我們探索到一個最好的融合,他指出:「當香港拿出最好的,深圳那邊拿出最好的時候,那就是強強聯手了。」

  殫精竭慮謀劃香港未來發展,特首任重道遠,過去一年多來的工作成績已是有目共睹,被問到過去一年來的心路歷程時,思考了一下說:「使命很大,責任很重,因為每一個決策都影響了香港的700多萬人。」

  那麼這一年心態上可有變化?「我的感覺就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因為太多事情要做,而且要久久為功。雖然我是一個心急的人,短期即時的措施可以做好,但是長遠的願景政策,策略性的事情一定要部署好。」李家超展現出來的是一貫的務實與誠懇。

  當被問到如何概括過去一年工作以及未來打算時,李家超表示,「我會用『迎難而上』與『攻防兼備』概括」。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