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支援發展遲緩兒童計劃恆常化 下月起擴至900間幼園

時間:2023-08-07 04:02:26來源:大公报

  圖:服務團隊若發現學童學習較遲緩,會建議以圖像或其他視覺方式,提升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度。

  【大公報訊】「我曾想過兒子是否真的那麼差?問題是否真的那麼大?但到某一刻突然發現,我真的需要面對。」楊太的兒子在幼稚園低班上學期時仍不願說話,理解能力很弱,評估指他較正常小朋友發展遲緩一年半,難免為此深感憂慮。為了給這一類兒童提供支援,社會福利署早前推行幼稚園/幼稚園暨幼兒中心第一層支援服務試驗計劃,該署指在其支援下楊太兒子的狀況有所改善。此外,政府已於2023至24年度的財政預算案預留恆常撥款,下月起把計劃恆常化,由目前在約80間幼稚園或幼稚園暨幼兒中心推行,擴展到接近900間,惠及更多需要協助的兒童。

  家長:兒子理解力大提升

  楊太表示,幸得了解到社會福利署的上述計劃,兒子在計劃的支援下不但說話多了,理解能力有很大提升,與其他同學的關係也改善不少,自信心大大增加。

  據社會福利署介紹,該計劃的特別之處,是填補了其他計劃之間的服務空隙。服務對象為六歲以下正輪候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評估、經評估為有邊緣成長發展問題、只有單一殘疾但未合資格申請資助學前康復服務,或在學習、社交、行為、情緒等範疇有特別需要的兒童。

  服務由六間非政府機構的隊伍負責,為相關教師和幼兒工作員提供訓練及建議,並協助他們識別有特別需要的兒童,從而調整教學方式,以及提供早期介入服務。計劃也為家長提供支援,協助建立正面態度及有效的育兒技巧。

  負責就服務向相關教職員提供建議的教育心理學家鄭光言說,重點是因應對象的發展情況,為他們設計最合適的學習方法。「當學童心思散漫,或不懂得專注於課堂,我們會跟特殊幼兒工作員或班主任討論調整教學節奏,或主動邀請學童參與其中,以提升他們的參與度。如若在分組活動時發現部分學童較遲緩,則製作視覺提示的活動設計表,提高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度。」

  七成受助兒童有進步

  活動設計表有多種,包括以圖像配以文字如「耳朵聽」、「眼睛看」、「手放好」、「口安靜」等,引導小朋友學懂如何自處和專注。

  據悉,截至今年6月,計劃已為3924名目標兒童提供支援服務,並為教職員及家長提供超過五萬節評估、諮詢、訓練和輔導。

  社署委託的顧問團隊收集數據並分析後指出,約七成參與顧問評估研究的兒童接受早期介入服務後,在認知、語言、社交、小肌肉、大肌肉、自理能力等發展範疇有所進步。計劃於下月起恆常化,將在近900間幼稚園或幼稚園暨幼兒中心推行。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